1、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览”。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有
①颜真卿 ②文成公主 ③吴道子 ④阎立本 ⑤欧阳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当时的江南地区有不少人从事纺织行业
③当时,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④商业十分发达,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3、“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珠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旧唐书》中记载的这件事反映了
A. 唐与吐蕃的关系
B. 唐与回纥的关系
C. 唐与渤海的关系
D. 唐与南诏的关系
4、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尚书省
B.安西都护府
C.市舶司
D.都督府
5、唐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成果丰硕。以下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浪漫浓郁,人称“诗仙”
B.杜甫用诗反映历史真实,诗风淳朴厚重,人称“诗圣”
C.吴道子写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为后世书法之楷模
D.阎立本擅长人物画,所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6、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说明科举制
A.使贫苦大众有机会为官
B.巩固了门第等级制度
C.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7、元朝设立的专门管理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中书省
8、被西方研究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的作者是
A.杜甫 B.苏轼 C.宋应星 D.吴承恩
9、曾经参加过北方的抗金斗争,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南宋词人是( )
A. 辛弃疾 B. 李清照 C. 苏轼 D. 柳永
10、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
C.新罗的商人来华经商 D.玄奘西行
11、这里有许多穷苦艺人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要杂技的,令人眼花缭乱:这里还有卖饮食、药材、古玩的,十分热闹。“这里”是宋代的
A.酒肆
B.瓦子
C.驿站
D.勾栏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
A. 《唐本草》 B. 《千金方》
C. 《金刚经》 D. 《步辇图》
13、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描述:唐太宗贞观八年、九年时,粮食年年丰收,一斗米价值四五钱。到了贞观十五年时期,一斗米只值二钱。这段材料反映了
A.当时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状况
B.唐朝商业繁盛的景象
C.开元盛世的经济繁荣的局面
D.粮食价格低农民生活困苦
14、据记载,唐朝出现一种生产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这一生产工具是( )
A.曲辕犁
B.秧马
C.翻车
D.筒车
15、“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反映了哪位人物的心愿
A. 岳飞
B. 戚继光
C. 文天祥
D. 郑成功
16、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该展厅展示的主题为
A. 宋代民族融合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宋代国家统一
D. 宋代商业繁荣
17、“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18、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19、下图是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照片,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20、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著作,明清的小说创作更是大放异彩。请将下列古代人物与其著作相连接
A.①-a②-b③-c④-d
B.①-b②-a③-c④-d
C.①-c②-b③-d④-a
D.①-c②-d③-b④-a
21、创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_____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2、清朝最有影响的剧种是________和________。
23、元朝为了有效管辖和统治地方实行________。
24、历史上,很多中央政权都重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捍卫祖国的统一。
(1)1793年,清朝颁布《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元朝政府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
25、________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___年,元灭南宋残部,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6、“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重要粮仓在_____和_____。
27、随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国的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8、唐朝的陶瓷器享誉海外,尤以________最具有代表性;宋朝时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得以推广。
29、概况: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________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________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30、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答案。
(1)中国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2)清初设置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机构——
(3)推翻明朝政权的农民起义——
(4)15世纪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33、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延四年,发诏修洛阳之乾元殿(隋场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 “巨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袭 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夹。”……上(唐太宗)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 诗人杜甫在《忆昔》一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根据材料一在罢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听取张玄素建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唐蕃通婚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3)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4)材料三中唐诗描写了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
(5)纵观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朝进行概括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