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辽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甘薯最早出现在

    A. 元朝   B. 明朝   C. 唐朝   D. 清朝

  • 2、关于下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 3、同学们来到某个展厅,拍摄了如下图片,可推断出该展厅的主题是

    A.晋国霸业 B.佛风遗韵 C.文明摇篮 D.戏曲故乡

  • 4、《百家讲坛》某集主题曲唱道:“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施冕,披施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据此推断,该集《百家讲坛》的主题应是

    A. 《宋太祖》

    B. 《金戈铁马辛弃疾》

    C. 《康熙大帝》

    D.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5、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最早的考试制度”正式确立应归功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 6、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关于隋朝历史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B. 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建长城和驰道

    C.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D. 隋文帝励精图治,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 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唐太宗。他的主要政绩是

    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南北朝  ④开通大运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8、下列对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现象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D.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 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哪一治世景象?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0、唐朝的历史特征是(  )

    A. 文明的起源   B. 民族大融合   C. 繁荣与开放   D. 衰落

  • 1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中国古代中上颇有作为的三位皇帝。其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

    A. 亲自面试县令 B. 合并州县 C. 重用人才 D. 建立行省制度

  • 12、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主要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取面试方式的皇帝(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宗

  • 13、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的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

    A. 隋朝大运河 B. 秦朝的灵渠

    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元朝运河

  • 14、造船业的发达,使得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下列哪些城市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①广州

    ②泉州

    ③张家港

    ④刘家港

    ⑤杭州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①⑤

  • 15、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 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 所受的教育不同

    C. 仕途不同 D. 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 16、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状况的是

    A. B.

    C. D.

  • 17、明朝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活动和措施有

    ①兵部统管军队调动

    ②派郑和出使西洋

    ③营建并迁都北京

    ④设立东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 18、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掠夺财富 B.发展对外贸易

    C.扩大影响,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D.开拓殖民地

  • 19、“这场内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隋炀帝暴政 D.澶渊之盟

  • 20、“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句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根据其风格判断,写这首词的人是( )

    A. 苏轼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明成祖称帝后,派_____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 22、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

  • 23、755年,____(人物)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康熙帝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____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

  • 24、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______(古代地区名)赞普;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吸收外来文化充实中华文明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

  • 25、_______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 26、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

  • 27、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 28、成效:促进了____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 29、唐与新罗的关系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____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____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____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 30、公元______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徐敬业起兵造反之前,有位叫骆宾王的文学家为他起早了一篇檄文。骆宾王在檄文中极力申讨武则天的罪行,辱骂武则天的身世,武则天读了檄文之后感慨不已,惋惜的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1)材料反映出武则天什么治国理念,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武则天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重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2)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出唐朝最为著名的两位诗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zānfú世家大族)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贫寒家族的子弟落第,全家族都会气馁;贵族子弟落第,他家的荣华富贵就止于他这代了。)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

    材料三 

    材料四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

    ③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封建变成郡县”是什么意思?“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反映出元朝实行什么制度?材料中的那句话说明了元朝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请你写出中国古代的三项重大发明?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项发明,谈谈它对世界发展有何贡献?

    (4)材料四中的三段文字分别属于文学上的什么形式?其中③出自哪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