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自贡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诗句“开劈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称赞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 2、“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3、“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百姓殷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

    D.民族团结

  • 4、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A.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 利用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

    C. 任用房玄龄、魏征等人担任要职,提高行政效能

    D. 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的权力

  • 5、“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段材料说明唐朝时

    A.形成了开放积极向上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B.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妇女和男子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D.妇女具有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 6、15世纪末—16世纪,西欧殖民者疯狂地向外扩张,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他们疯狂掠夺的重要目标,最先来到中国进行非法占据的西欧殖民者是( )

    A.荷兰人 B.葡萄牙人 C.英国人 D.日本人

  • 7、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以下传统节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有

    A.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

    B. 春节、端午、冬至、国庆节

    C. 除夕、端午、元宵、劳动节

    D. 除夕、元宵、中秋、建党节

  • 8、行省制度是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渊源,最早确立行省制度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9、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关键词“李自成”、“均田免赋”、“西安”、“国号大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唐末农民起义 C.靖难之役 D.明末农民起义

  • 10、房玄龄富于谋断,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虚心纳谏

    C.提倡节俭

    D.知人善用

  • 1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称台湾为

    A.琉球

    B.夷洲

    C.流求

    D.大都

  • 12、如果你是《康熙大帝》的编剧,你会选择下列哪些与康熙帝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写进剧本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  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3、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A处应为(     

    A.发动雅克萨之战

    B.设置台湾府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立军机处

  • 14、唐太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哪一事件的深思

    A. 春秋诸侯争霸

    B. 隋朝暴政而亡

    C. 汉末军阀割据

    D. 魏晋北民南移

  • 15、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时期。“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下列瓷器种类不是兴起于宋代的是

    A. 汝窑瓷

    B. 唐三彩

    C. 哥窑瓷

    D. 钧窑瓷

  • 16、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在搜集主题为中外交往的相关图片时,你认为下列哪一幅图片不可能入选的是

    A. 《步辇图》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行》 D.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 17、1247年,蒙古王子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会晤中的双方分别是

    A. 成吉思汗  松赞干布 B. 忽必烈   阔端

    C. 阔端 萨迦班智达 D. 忽必烈 萨迦班智达

  • 18、宋代最流行、最有时代气息的文学体裁是

    A.诗

    B.词

    C.曲

    D.小说

  • 19、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 20、唐代出现了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工具。它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下列工具与此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22、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 23、党项族:原属________族的一支。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仿效__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 24、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制度早在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提出来了。

  • 25、蒙古和________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_______年,蒙古灭金。

  • 26、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①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②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

    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______、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 27、公元960年,______ (人名)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

  • 28、遣唐使

    (1)背景:__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9、民族交往与交融

    (1)文成公主入藏

    ①唐太宗时,吐蕃赞普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唐太宗把________嫁给了他。

    ②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___________

    (2)民族交融

    ①汉族和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杂居,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

    (3)唐太宗实行_______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_______

  • 30、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代科举考试题目来自于“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为标准。

    (2)形式:明代科举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_____

    (3)影响:_____内容生疏,形式呆板,又_____,严重禁锢了人们的_____。它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使应试的人被录取后成为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被称为“诗圣”的是——

    (3)六次东渡日本的高僧是——

    (4)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

    (5)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材料一 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现不回。”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谁在位时修建?

    (2)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3)你能客观地评价一下这条大运河吗?

    (4)图A所示的是唐朝时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图B是唐朝时著名的陶器品种,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