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克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 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 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 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高潮

  • 2、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 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 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 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 3、小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应是(     

    A.隋炀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 4、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文学家及其作品出现时间依次是(   )

    ①李时珍《本草纲目》

    ②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③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 5、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下列关于唐末黄巢起义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 6、下列措施中哪些属于贞观时期推行的革新措施(   )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律法

    ③增加科举科目  

    ④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7、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实行

    A.官位沿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厂卫机构 D.八股取士

  • 8、“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农业生产的工具是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耧车

  • 9、下列历史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唐朝隋朝宋朝

    B. 宋朝唐朝元朝

    C. 元朝明朝清朝

    D. 隋朝清朝元朝

  • 10、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在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C.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坚持国家统一领导

    D.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 11、京剧初步形成于( )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7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 12、假如你是宋朝时期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那么下列情况和史实相符的是(  )

    ①你家有大片稻田 

    ②你有一些棉布衣服 

    ③你家摆着一些景德镇的瓷器 

    ④你们一家有时坐海船去观光游览 

    ⑤你哥哥在澎湖巡检司工作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 13、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 14、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

    B.选官注重门第

    C.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 15、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中有这样一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其中“一代天骄”指的是

    A. 唐太宗

    B. 宋太祖

    C. 成吉思汗

    D. 忽必烈

  • 16、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

    A.虚心纳谏,任用贤才 B.戒奢从简,身体力行

    C.轻徭薄赋,关注民生 D.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 17、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刷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它”指( )

    A.《红楼梦》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 18、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圣”

    B.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C. 《窦娥冤》是元曲作家关汉卿的著名悲剧作品

    D.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 19、“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完颜阿骨打 C.忽必烈 D.耶律阿保机

  • 20、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最终完成是在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党项族:原属________族的一支。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仿效__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世界之最。

    (1)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 23、宋朝为了扭转五代十国时期尚武亲文的风气,实行________的政策。

  • 2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 25、统一蒙古的是__,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__

  • 26、黄袍加身,他在________年,建立了北宋,他指的是________

  • 27、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统治全国:清朝以_________为都城,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_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 28、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____发明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29、建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年继承汗位。1271年,他改国号为____,次年定都于_____

  • 30、北宋时期,著名的瓷都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配伍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朱元璋、雍正帝强化皇权的政治措施各一例。

    (2)列举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一例。

    (3)列举清朝前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大商帮一例。

    (4)说出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作品名称。

    (5)列举明清时期在思想上采取的文化专制措施各一例。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图示解析】

    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图一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地点分别是哪里?

    【图片赏析】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发明,享誉世界。

    (2)材料二图二中的人物是谁?图三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史料分析】

    材料三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中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