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是
A. 明经科的创立
B. 进士科的创立
C. 殿试的设立
D. 武举的创立
2、西夏效仿中原王朝表现在( )
①推行汉法②创造西夏文字③用汉字铸造钱币④推广汉语⑤改穿汉服
A. 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其最主要目的是
A. 展示明朝的强大 B. 防御蒙古贵族南下
C. 显示当时高超的科技水平 D. 防止起义军进攻中原地区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B.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C.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D.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5、以下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 瓷都景德镇盛产唐三彩 B.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 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6、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人民起义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文化繁荣
D.巩固专制统治
7、“文体既如此板滞……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知识分子埋首于空洞的形式和口头禅中,以猎取功名,日久年深,至于民族的智慧,为之蔽塞”。材料反映了“八股取士”在思想上
A.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破坏了科举制的实施
D.导致了重文轻武的思想
8、宋辽议和和宋夏议和的相同点是( )
A.北宋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北宋每年送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C.北宋在军队惨败下议和
D.少数民族政权更多的依靠北宋政权
9、唐末农民起义是指( )
A.黄巢起义
B.朱元璋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靖难之役
10、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其中28是指
A.1842年—1870年
B.1911年—1939年
C.1919年—1947年
D.1921年—1949年
1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成就辉煌。下列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水浒传》——汤显祖 B.《天工开物》——李时珍
C.《本草纲目》——宋应星 D.《农政全书》——徐光启
12、“合同为一家”主要反映了唐朝与下列哪个民族政权的关系( )
A. 回纥 B. 靺鞨 C. 吐蕃 D. 南诏
13、下列不属于词牌的是
A. 《念奴娇》
B. 《满江红》
C. 《蝶恋花》
D. 《窦娥冤》
14、工具的改进能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下图应是唐朝时期发明的( )
A.铁锹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15、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段分裂时期。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16、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②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③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④地方设置转运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八项主张
C.“一国两制” D.“乒乓外交”
18、唐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天竺”是今天的
A.阿拉伯
B.新疆
C.印度
D.伊朗
19、《明史》记载:《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该著作的作者是
A.毕昇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司马光
20、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
C. 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
21、艺术
(1)书法: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__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________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2)绘画: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________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3)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2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_____,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3、填空题
(1)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_____)区;城内所建的100多个坊,是(_____)区。
(2)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
(3)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元杂剧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_)。
(4)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明北京城的建筑,最雄伟壮丽的是(_____)。
(5)1684年,清政府设置(_____),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4、________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5、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朝的第二个皇帝____,好大喜功,不恤民力,有纵情享乐,奢侈无数。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又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____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2)灭亡:____年,隋炀帝在____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26、____________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____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被北方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2)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3)元朝时形成的新的少数民族是:
(4)北宋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
(5)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是:
28、朱元璋在位时,废除______和______,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9、唐朝的书法家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清朝对外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1、连线题
32、举出清朝前期疆域东南西北四至。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材料二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在考试内容上有较大改变、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强调语言组织,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以来官员选拔方式的不同。
(2)结合材料二概括宋朝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