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湖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是

    A. 明经科的创立

    B. 进士科的创立

    C. 殿试的设立

    D. 武举的创立

  • 2、西夏效仿中原王朝表现在(

    ①推行汉法②创造西夏文字③用汉字铸造钱币④推广汉语⑤改穿汉服

    A. 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 3、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其最主要目的是

    A. 展示明朝的强大 B. 防御蒙古贵族南下

    C. 显示当时高超的科技水平 D. 防止起义军进攻中原地区

  •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B.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C.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D.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 5、以下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 瓷都景德镇盛产唐三彩   B.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 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 6、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镇压人民起义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文化繁荣

    D.巩固专制统治

  • 7、“文体既如此板滞……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知识分子埋首于空洞的形式和口头禅中,以猎取功名,日久年深,至于民族的智慧,为之蔽塞”。材料反映了“八股取士”在思想上

    A.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破坏了科举制的实施

    D.导致了重文轻武的思想

  • 8、宋辽议和和宋夏议和的相同点是( )

    A.北宋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北宋每年送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C.北宋在军队惨败下议和

    D.少数民族政权更多的依靠北宋政权

  • 9、唐末农民起义是指( )

    A.黄巢起义

    B.朱元璋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靖难之役

  • 10、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其中28是指

    A.1842年—1870年

    B.1911年—1939年

    C.1919年—1947年

    D.1921年—1949年

  • 1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成就辉煌。下列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水浒传》——汤显祖 B.《天工开物》——李时珍

    C.《本草纲目》——宋应星 D.《农政全书》——徐光启

  • 12、“合同为一家”主要反映了唐朝与下列哪个民族政权的关系(  )

    A. 回纥 B. 靺鞨 C. 吐蕃 D. 南诏

  • 13、下列不属于词牌的是

    A. 《念奴娇》

    B. 《满江红》

    C. 《蝶恋花》

    D. 《窦娥冤》

  • 14、工具的改进能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下图应是唐朝时期发明的( )

    A.铁锹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 15、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段分裂时期。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 16、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②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③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④地方设置转运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八项主张

    C.“一国两制” D.“乒乓外交”

  • 18、唐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天竺”是今天的

    A.阿拉伯

    B.新疆

    C.印度

    D.伊朗

  • 19、《明史》记载:《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该著作的作者是

    A.毕昇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司马光

  • 20、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

    C. 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艺术

    (1)书法: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____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________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2)绘画: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________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3)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 2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_____,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 23、填空题

    (1)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_____区;城内所建的100多个坊,是_____区。

    (2)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

    (3)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元杂剧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_

    (4)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明北京城的建筑,最雄伟壮丽的是_____

    (5)1684年,清政府设置_____,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24、________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 25、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朝的第二个皇帝____,好大喜功,不恤民力,有纵情享乐,奢侈无数。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又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____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2)灭亡:____年,隋炀帝在____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 26、____________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____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被北方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2)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3)元朝时形成的新的少数民族是:

    (4)北宋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

    (5)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是:

  • 28、朱元璋在位时,废除____________,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 29、唐朝的书法家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清朝对外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举出清朝前期疆域东南西北四至。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材料二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在考试内容上有较大改变、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强调语言组织,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以来官员选拔方式的不同。

    (2)结合材料二概括宋朝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