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齐齐哈尔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杂交水稻之父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李三立

  • 2、陈桥驿,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写着“陈桥驿”的匾额,两楹挂着一副对联,“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的是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成吉思汗

  • 3、《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二卷中写到:“(公元762年)回纥入东京(洛阳),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文中记录了外国雇佣军追随唐朝中央军和藩镇军队在击退安史叛军,收复洛阳之后的暴行。由此可见,安史之乱令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       

    A.生灵涂炭,社会经济遭遇重创

    B.利用藩镇平定藩镇令军纪崩坏

    C.沦陷区人民支持叛贼对抗官军

    D.外国雇佣军协助平叛顺手劫掠

  • 4、《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结束这一局面的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完颜阿骨打

    D. 耶律阿保机

  • 5、《元史·地理志》中说:“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世祖为实现对其广阔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

    A.郡县制度

    B.分封制度

    C.行省制度

    D.厂卫制

  •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者是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 7、成书于唐朝前期的《大唐西域记》,主要记载了

    A.日本派遣使节到访中国的活动

    B.新罗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

    C.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的事迹

    D.玄奘西游取经游历中的所见所闻

  • 8、元朝传递紧急文书的机构是( )

    A.急递铺

    B.市舶使

    C.驿站

    D.场务

  • 9、《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

    A.成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B.经商时间和区域不受限制

    C.打破了住宅区与商业区域的界线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0、唐朝诗人杜甫的《无家别》写道:“寂寞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诗中的“世乱”指的是(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五代十国

  • 11、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现象出现在

    A.隋唐时期 B.清朝中期

    C.两宋时期 D.明朝中期

  • 12、观看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片中提刑官招待客人的果蔬中不会出现

    A. 葡萄

    B. 石榴

    C. 蚕豆

    D. 花生

  • 13、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A. 西域都护

    B. 噶厦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 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这两位名字中的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 )

    A. 北宋建立 B. 澶渊之盟 C. 北宋灭亡 D. 南宋建立

  • 15、由元朝开创、影响深远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

    A.中书省制

    B.行省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路、府、州、县制度

  •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图中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 17、下侧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某项科技成就。他描述的是(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至用之,瞬息可就。

    A.造纸术

    B.“麻沸散”的制作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 18、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

    A.   B. 西夏   C.   D. 蒙古

  • 19、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

    ①起止点相同   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③都是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势力 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 20、有一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的作者是( )

    A.李时珍 B.宋应星 C.徐光启 D.司马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公元907年,___________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帝王

    (1)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人民称为“天可汗”。——     

    (2)他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把都城从应天迁到北京,并派遣郑和下西洋。——      

    (3)他建立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4)他在位期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 23、宋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

  • 24、唐时,称印度为___________,玄奘西游写成《___________》。

  • 25、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朝,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灭________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开凿大运河

    (2)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中国历史唯一女皇

    (4)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 27、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 28、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来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时的珍贵文献。

  • 29、统一蒙古的是__,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__

  • 30、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女真族      吴道子

    诗圣      元昊

    党项族 阿骨打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写出下列朝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1)唐朝——

    (2)宋朝——

    (3)明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为了使学生能全面地了解宋朝,老师特开设了历史探究活动课,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第1组同学拿到的是一幅图片:

    (1)图中①、②是哪两个政权?观察图片,两宋到元这一历史时期在政治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第2组同学拿到的是两则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2)这两则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3组同学拿到的是一首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3)这首词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岳飞的事迹广为传颂,岳飞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