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题临安邸》这首诗嘲笑的偏安王朝是
A.隋朝 B.明朝 C.北宋 D.南宋
2、下列现象发生在清朝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文字狱 D.重文轻武
3、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 政治腐败
B. 宦官专权
C. 陕西连年大旱
D. 土地兼并严重
4、“明志焚衣怒发冲,沙场溶血满弯弓。北征未竟无须恨,东渡终成不朽功。归葬祖茔千古祭,立碑故里万民崇。登高远眺波涛涌,一统神州此愿同。”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成功
5、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了五代十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是
A.后周 B.后梁 C.北宋 D.南宋
6、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统一全国是在哪一年
A.公元381年
B.公元589年
C.公元600年
D.公元518年
7、华夏族的主体是( )
①黄帝部落
②炎帝部落
③蚩尤部落
④尧部落
⑤舜部落
⑥禹部落
A. ①② B. ③④ C. ⑤⑥ D. ①③
8、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抗金名将是
A. 岳飞
B. 李刚
C. 寇准
D. 文天祥
9、与北宋长期并立的政权是
A.辽和西夏
B.辽和金
C.金和西夏
D.西夏和元
10、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下列文物既反映唐陶瓷工艺水平,又展现社会风气的是
A.
B.
C.
D.
12、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 ③宋夏和议 ④西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3、某同学收集了以下信息,请判断他研究的人物是
★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
A. 李渊
B. 安禄山
C. 史思明
D. 黄巢
14、“她在位时,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说明“她”统治时( )
A.使唐朝国力进入了鼎盛时期
B.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C.善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D.为唐朝鼎盛奠定了基础
15、据史料记载:“雍正年间,……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出于是矣(皇帝的圣旨和朝廷的政策都出自这里)。”材料反映清朝( )
A.中央机构要分权制衡
B.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
C.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D.皇帝权力被大大削弱
16、到了近现代,印度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王舍城、那烂陀寺等都是根据这本书的记载而发掘的。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
A. 《西游记》 B. 《马可·波罗行纪》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
17、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他们的措施有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东厂
③设军机处
④设廷杖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 )
A.辽兵南下掠夺 B.宋军为夺取幽云地区
C.辽国需要岁币 D.宋真宗懦弱无能
19、明朝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
A. 朱熹 B. 关汉卿 C. 苏轼 D. 宋璟
20、被称为“中国 17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1、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①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在中央: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_____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③设立_____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_____,_____大为加强。
22、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________。
23、元末明初,作家______的一部小说作品中,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4、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________年灭掉北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_______史称南宋。
25、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设置________。
26、目的:为了加强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7、“______”后,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成汉,史称“______”。
28、_______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_________业兴起。
2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30、科技名著
(1)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_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的科技巨著《_____》,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_____”。
(3)徐光启的农业著作《_____》,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末一部重要的____科技巨著。
31、将下列人物与其所处朝代及成就连线
郑成功 唐朝 收复台湾
鉴真 北宋 东渡日本
毕昇 明清时期 活字印刷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唐朝时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_______
(2)南宋抗金名将_______
(3)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_______
(4)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领导者_______
(5)统一蒙古草原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衬料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四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哪一功绩?并说明它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两例说明。
(3)请根据材料三概括唐诗的特点。杜甫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大多反映现实,被称为什么?
(4)材料四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