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日喀则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唐摭(zhí)言》中记载,(唐太宗)见新进士鱼贯而出,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喻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反映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取士制

  • 2、三国两晋南北朝介于秦汉和隋唐两个时期之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此时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 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B. 民族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C. 社会动荡与民族混战

    D. 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 3、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帝,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下列关于北宋的描述正确是

    ①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了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③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在各州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④北宋实行重武轻文,外重内轻的统治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4、在明清史的研究学习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A.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加强

    B.明清时期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 5、唐太宗常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体现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A.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B. —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C. 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D. 重视人民力量,不可过分压榨人民

  • 6、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 国家统一   B. 发展生产   C. 开凿运河   D. 加强中央集权

  • 7、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通过它我们可以

    A.查阅孔子的详细生平事迹

    B.了解北宋的政治经济状况

    C.查找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D.了解临潼兵马俑的发掘情况

  • 8、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反映。唐诗题材丰富,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不同侧面反映了唐朝的时代风貌。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唐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

    D.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王建)

  • 9、西夏的开国皇帝元昊的祖上先后两次被同一个中国王朝赏赐“国姓”李,这个中国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 10、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国  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 ③灭掉西夏政权 ④灭掉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 11、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并且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作品被称为“诗史”,他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 12、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C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强化君主专制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基本肃清倭寇

     

     

    A. A

    B. B

    C. C

    D. D

  • 1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中的“胡虏”“匈奴”指的是

    A.西夏

    B.辽

    C.蒙古

    D.金

  • 1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蒙古政权建立——金朝被灭——元朝统一全国——元朝建立

    B.蒙古政权建立——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金朝被灭

    C.蒙古政权建立——金朝被灭——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D.金朝被灭——蒙古政权建立——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 15、下列属于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措施的有

    ①废除丞相 ②执行削藩政策 ③迁都北京 ④设立锦衣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16、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有专供演出的圈子“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现满目,各种艺人在这阻卖艺谋生。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A.唐代长安

    B.北宋开封

    C.元朝大都

    D.清朝北京

  • 17、2006年1月1日起,为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全面废除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在中国古代一次农民起义中,起义军的领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这次起义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黄巢起义 C.梁山泊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18、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了哪两个政权

    A.西夏、南宋

    B.西夏、北宋

    C.辽、西夏

    D.辽、北宋

  • 19、行省制度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行省制度设立始于

    A. 元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唐朝

  • 20、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而采取的方法是

    A.任用文官

    B.任用亲信

    C.分化事权

    D.废除丞相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①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②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

    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______、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 22、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_____);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于(_____)。

  • 23、宋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__。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__

  • 24、从1405年到______年,郑和率船队________ 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 25、词在________时出现,兴盛于________

  • 26、填空题从唐至清的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从而有效保证了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请在下列空中填出正确内容:

    (1)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实行_______的政策。

    (2)元朝在新疆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在西藏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在台湾地区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

    (3)清朝为安定边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设置_______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册封______________,设_______大臣,颁布_______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_______叛乱,平定_______叛乱;设_______将军加强对新疆管辖;_______部回归祖国。

  • 27、________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28、南宋______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______》。

  • 29、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_____,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_____

  • 30、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的首领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三省六部制中六部的名称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宋代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为积贫积弱的朝代,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抗中处于弱势,但在经济的发展史上,与其它朝代相比毫不逊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