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朝非常重视唐朝传下来的市舶司制度,据《唐宋時代市舶司制度》介绍,宋军刚攻克番禺(广州),太祖就诏令潘美设立市舶司并出任市舶使。市舶司的职能是( )
A.推销中国商品
B.管理海上外来贸易
C.推销进口商品
D.管理陆上外来贸易
2、清朝前期,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商品,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开设“票号“的商帮是
A.徽商 B.苏商 C.浙商 D.晋商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条约形式确认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4、“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英明统治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在唐朝文学的百花园中,最为光华夺目的是
A. 诗歌
B. 词
C. 戏剧
D. 小说
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灭亡唐朝的人物是
A.黄巢 B.朱温 C.安禄山 D.史思明
7、下面关于摇滚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摇滚乐起源于黑人音乐
B. 即兴演奏使摇滚乐形成了多种风格
C. 摇滚乐先在欧洲流行,而后传到美国
D. 摇滚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
8、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工部 B.市舶司 C.巡检司 D.瓦子
9、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其作用是
A.让吐蕃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B.使汉藏关系完全正常化
C.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使西藏成为唐朝的一个行政区
10、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被誉为“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的是( )
A.《民报》 B.《申报》 C.《晨报》 D.《京报》
11、郾城之战是古代历史上又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给予南进的金军以沉重打击。在此次战役中率军抵抗金军的是
A.石守信
B.岳飞
C.寇准
D.文天祥
12、假如你是明朝的一个吃货,你可以吃到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瓜子等这些食物,它们原产于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南美洲
13、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棉布成为大众化衣料是在
A. 清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唐代
14、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折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12世纪时,蒙古草原分布着许多部落,各部落之间互相仇杀
B. 《全唐诗》辑录的诗歌有近5万首
C.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D.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15、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期间发生在辽与北宋之间的故事是
A.澶渊之盟 B.郾城大捷 C.台州九捷 D.杯酒释兵权
16、下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 契丹族 B. 匈奴族 C. 鲜卑族 D. 党项族
17、有史学家认为:“唐三彩是盛唐文化中最有代表的物质载体”。下图是唐三彩骑驼乐俑,驼背上左右两侧各坐两个乐俑,中央为一着绿袍起舞的男性胡俑。四方乐手深情专注,正在演奏胡乐。通过该文物可以获取的盛唐信息不包括( )
A.农业发展的状况
B.艺术兼容并蓄的状况
C.陶器生产的状况
D.胡汉文化交流的状况
1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式。如下列图示中,能正确体现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9、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政策
A.外交政策
B.经济政策
C.民族政策
D.政治政策
20、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之一,形成于元朝,信奉伊斯兰教的新的少数民族是
A.突厥族 B.回族 C.女真族 D.维吾尔族
21、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____,历史上称为南宋。
22、我国古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著作。请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作者或代表作)。
作者 | 著作 |
李时珍 | 《①》 |
宋应星 | 《②》 |
③ | 《农政全书》 |
④ | 《红楼梦》 |
沈括 | 《⑤》 |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23、新罗仿唐采用___________选拔官吏;朝鲜的___________也传入中国。
24、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出了《________》一书。此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后来传到国外,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________”。
2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时最后完成。
26、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_____,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_____。
27、北宋时,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8、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__________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29、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唐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是________;隋炀帝设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武则天创立了________制度;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答卷的格式采用________形式,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解释必须以朱熹的《________》为标准。
30、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 管理海外贸易;元朝在中央设置 ,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31、连线题
32、该事件推动了中日文化的友好交往,将中国先进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文学、绘画、书法等技术知识传播到日本。郭沫若先生曾写诗这样描述该事件的中心人物: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33、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学篇】
材料一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以致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艺术篇】
(2)与上面图一的脸谱相关的戏曲剧种是我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它是形成于什么朝代的哪一种剧种?说说它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名称。
【建筑篇】
(3)我国今天所见到的图二建筑长城,主要是何时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图三建筑中最为雄伟壮丽的建设是什么?它有何历史地位?
【科技篇】
(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谁发明的哪一项创新成果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