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属于铁木真统一蒙古的条件是
A. 蒙古草原的长期分裂,使得人们苦不堪言,他们渴望统一
B. 铁木真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C. 铁木真在困境中,形成了坚强的意志、树立了坚定的信念
D. 蒙古与南宋联合
2、明太祖为强化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是
A. 废丞相 B. 废中书省 C. 设立“三司” D. 设五军都督府
3、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 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 蒙古族文化比汉族先进
C.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D. “行汉法”,推行中原地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4、下图是苏州枫桥铁铃关,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阁楼的提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戚继光抗倭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5、它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以一重或多重关堡和烽燧为支撑点,构成了一个从(明朝)中央政权到基层单位以及守城成卒的完整的、纵深的防御体系。“它”是指
A.大运河
B.长城
C.紫禁城
D.都江堰
6、《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
A.大兴文字狱 B.战国七雄 C.蒙古灭金 D.炎黄的传说
7、元朝时设置由宣政院直接统辖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为了管理( )
A. 台湾 B. 新疆 C. 西藏 D. 云南
8、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八股取士 ③文字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下列反映唐和吐蕃交往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文成公主入藏
D.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
10、《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朱棣迁都北京 B.设立锦衣卫 C.李自成起义 D.京剧流传四方
11、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下图为两件西夏文物:买牛契约、西夏符牌。其中所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西夏仿效唐宋
A.订立官制
B.订立军制和法律
C.创制文字
D.鼓励垦荒
12、他是云南人,他在六百一十年前第三次率船队下西洋,进一步提高了明帝国在东南亚的威信永乐年间他前后七下西洋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是
A.三宝太监郑和
B.明太祖朱元璋
C.马可.波罗
D.崇祯帝朱由检
13、“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61年的549万余倾增加到1724年的683万余倾;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材料中“这一时期”是指
A.两宋时期 B.元朝时期 C.明朝前期 D.清朝前期
14、最近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节目《经典咏流传》吸引了大批的观众,一批的传唱人把李白等诗人的经典诗词用歌曲的形式演绎,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李白、白居易生活的时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这一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频繁,吸收外来文化
C.唐朝社会经济呈现盛世现象
D.当时的文人志士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15、下面地图(局部)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A.宋
B.元
C.明
D.清
16、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提计策起到的作用是
A.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 B.免遭外族入侵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提高行政效率
17、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在科技、建筑、文学上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末年 B.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C.《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D.《牡丹亭》的作者是关汉卿
18、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大河文明,金字塔向世界展示了她曾经的辉煌。创造这一古老文明的国度是
A. 埃及
B. 印度
C. 希腊
D. 巴比伦
19、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北宋统治者的腐朽 B. 北宋防备空虚
C. 投降派力量占上风 D. 金军力量强大
20、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列生产工具最早出现的朝代为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1、开通:_____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_____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____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____为中心,北抵____,南至____,连接了海河、____、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22、“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23、唐朝设置的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4、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25、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______年西夏灭亡。
26、根据下列所给出的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古典名著名称。
(1)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三顾茅庐——
(2)农民起义、宋江、梁山泊——
(3)神话小说、唐僧取经、孙悟空——
(4)四大家族、贾宝玉、林黛玉一一
27、公元______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
28、康雍乾时期,为加强知识分子思想领域的控制,大兴________。
29、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外的_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30、册封“达赖喇嘛”的的皇帝是________。
3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许多历史人物,他们的作为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作为或事迹进行配对。
(1)将下列史实字母序号填人入格中相应的位置。
A.开凿大运河 B.设立锦衣卫 C.建立行省制度
D.出现贞观之治 E.设立军机处 F.杯酒释兵权
古代帝王 | 史实 | 古代帝王 | 史实 |
隋炀帝(杨广) |
| 元世祖(忽必烈) |
|
唐太宗(李世民) |
| 明太祖(朱元璋) |
|
宋太祖(赵匡义) |
| 清雍正帝 |
|
(2)请在下列人物后面的横线上填写与之相对应的作品字母序号。
A.《红楼梦》 B.《窦娥冤》 C.《西游记》 D.《资治通鉴》
①司马光:_____;②关汉卿:_____;③昊承恩:_______;④曹雪芹:______。
32、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战有和。
(1)澶州之战时,寇准力劝__________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________灭亡。
(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__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财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高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在中央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