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怒江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一个厚重的人字。”这“一捺”

    A.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 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利于南北重归统一

    D. 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 2、它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及作(编)者应是()

    A. 《春秋》——孔子 B. 《梦溪笔谈》——沈括

    C. 《史记》——司马迁 D. 《资治通鉴》——司马光

  • 3、到9世纪后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契丹服装样式也影响到中原地区,北宋官方曾多次颁发诏书禁止百姓穿用契丹服装。材料体现了

    A.农牧文化的交融

    B.民族政权的并立

    C.民族战争的延续

    D.对外交往的频繁

  • 4、对图①所示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 民族政权的对峙 B. 封建社会的危机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5、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国家的建立

  • 6、假如时光穿梭,你回到了唐朝,可能看到

    ①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②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③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④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7、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B.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C.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D.元灭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 8、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品名”一栏中应该填写(  

    A.粟

    B.水稻

    C.黍

    D.占城稻

  • 9、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   ②统一全国   ③开通运河

    B.①统一全国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统一全国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统一全国

  • 10、“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11、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生活(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12、唐朝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诗人所经历的“世乱”指的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安史之乱

    D.康乾盛世

  • 13、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下列成就不能支持此结论的是(   )

    A. 造纸术的发明 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 指南针用于航海

  • 14、如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A. 秦朝暴政

    B. 黄巢起义

    C. 贞观之治

    D. 安史之乱

  • 1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处,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 16、南宋时期,有一位菲律宾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的广州销售,当他抵达广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去办理相应的进港手续

    A. 广州十三行

    B. 蕃市

    C. 市舶司

    D. 蕃坊

  • 17、历史往往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具有下列相似之处的两个王朝是

    ①国运短促   ②结束分裂,一统江山   ③建立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A.汉朝和西晋

    B.秦朝和汉朝

    C.秦朝和隋朝

    D.汉朝和隋朝

  • 18、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古代的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其中和平是长久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主流不符的是

    A.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B.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

    D. “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 19、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

  • 20、.下列作品,属于现代西欧、北美现实主义文学范畴的是(  )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静静的顿河》 ③《美国的悲剧》 ④《约翰·克里斯朵夫》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234年灭金的政权——

    (2)制成于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

    (3)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了——

  • 22、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 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_____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23、宋元时期陆路:陆上_______,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_______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 24、读《唐朝时期边疆各组分布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敦煌

    B.安西都护府

  • 25、宋辽议和,订立_________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后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 26、请你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

  • 27、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____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____________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作用: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__________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28、下图人物是______

  • 29、宋代,手工业兴盛,______(城市名)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商业贸易繁荣,在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

  • 30、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的部分目录

    (1)请你参照主题和第一部分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部分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雍乾盛世”在商业上的表现。透视“盛世”,我们可以感知“盛世”的哪些共同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