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宝鸡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国诗词大会》上有一道看词判断人物的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据此可知,该人物可能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 2、历史老师提供以下材料作为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材料:《贞观实录》《谈武周风云》《论开元执政得失》。能涵盖以上材料的论题是(     

    A.浅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试论经济重心的南移

    C.简论民族交融的发展

    D.略谈大变节的时代

  • 3、宋朝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的是

    A. 浙江余姚 B. 河北保定 C. 河南汝州 D. 江西景德镇

  • 4、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这部作品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秦朝

    C.宋朝 D.汉朝

  •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准是

    A.林彪集团被粉碎 B.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四五运动 D.红卫兵运动

  • 6、对如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B.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 7、对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概括准确的是,唐朝(     

          

    代大食人俑                      奈良鉴真像

    A.对外交往频繁

    B.民族关系和睦

    C.手工业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

  • 8、传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事实上,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进扰

    B.满足巡游江南的需要

    C.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D.为了把南方的水引过来

  • 9、乾隆嘉庆时期,在政府引导下,知识分子一般不过问社会现实,大多埋头于古籍,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出清朝(     

    A.重视保护古籍

    B.加强思想专制

    C.推行八股取士

    D.提高儒家地位

  • 10、在下边《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中①代表的政权是( )

    A. B.西夏 C.北宋 D.

  • 11、此人去世后,唐太宗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该人是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韩信

  • 12、在宋朝,不仅中央和地方要职由文臣担任,而且文臣统兵、主持军务,地位也高于武将。宋太祖曾刻碑立誓:“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表明当时宋朝(       

    A.武将受到朝廷重用

    B.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C.文人地位大大提高

    D.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 13、“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 

    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 14、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中央政权为维护国家统一,曾多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下列事件能够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A.设置伊犁将军

    B.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C.册封喇嘛教首领

    D.设置驻藏大臣

  • 15、关汉卿是元代优秀的杂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代表作是(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D.《窦娥冤》

  • 16、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

    B. 吸收众多地方戏优点,又具北京地方特色

    C. 京剧角色行当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D. 《长生殿》和《桃花扇》是京剧传世之作

  • 17、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诞生的是

    A. 隋文帝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B.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注重才能

    C.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D.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 18、“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上述材料信息反映了隋朝(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疆域广大辽阔

    C.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 人口数量增加

  • 19、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个王朝的行政区域,据图可知该王朝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20、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面试考生、创立殿试制度的是(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元末明初,作家______的一部小说作品中,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 22、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_,南至_______,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大水系。

  • 23、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________

  • 24、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________

  • 25、明朝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________

  • 26、明清时期形成的大商帮是________________

  • 27、

    1966年

    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 ① 飞行实验成功

    1967年

    我国第一颗 ② 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 

    2003年

    航天员 ④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

    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的 ⑤ 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 28、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来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时的珍贵文献。

  • 29、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朝,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灭________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30、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有许多走在世界的前列,请列举出来。

    (1)_____

    (2)_____

    (3)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著作

    (1)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________________

    (2)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运河的开凿牵引沿线城市和腹地经济。大运河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沟通国都长安与黄河下游南北、长江三角洲和浙东等富庶经济地区的联系,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长虹《隋唐时期的区域开发与城市发展》

    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用人唯贤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重视太学;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三:历史课教学板书(局部)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南方农业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北方

    二、手工业的兴盛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

    三、商业贸易繁荣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

    材料四: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了支撑王朝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经济措施的共同点。这两位帝王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

    (4)分析材料四中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