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图片反映的是宋朝( )
.
A.农业的发展 B.经济的繁荣 C.手工业的兴盛 D.活跃的商业贸易
2、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画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①李世民
②嬴政
③朱元璋
④赵匡胤)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④③
3、唐朝时生产青瓷如冰如玉的瓷窑是( )
A. 定窑 B. 汝窑 C. 越窑 D. 邢窑
4、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直接管辖西藏的行政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政院
5、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业百科全书”的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6、“口口口为清代所独创,对清代政治产生过广泛深远的影响,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上文中“口口口”应为
A.军机处
B.市舶司
C.锦衣卫
D.中书省
7、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B. 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
C.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D.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8、1553年,通过诱骗等方式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国家是:
A.葡萄牙 B.英国 C.荷兰 D.沙俄
9、下列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0、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宦官专权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11、如果准备撰写关于明代药物学的历史小论文,你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A.
B.
C.
D.
12、某班历史学习小组正在整理部分历史素材(如下图)。据此推断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对外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3、明朝为加强统治、增强皇权,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设了一些新机构。下列机构与锦衣卫性质相同的是( )
A. 布政司 B. 内阁 C. 东厂 D. 兵部
14、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汉宰相采用领袖制,唐宰相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
15、下列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特征的词语是
A. 纷争与变革 B. 分裂与融合 C. 交流与冲突 D. 繁荣与开放
16、皮日休有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其中“此河”的南北起止点是
A.洛阳;涿郡 B.江都;洛阳 C.余杭;涿郡 D.江都;洛阳
17、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
A.中俄双方贸易争端 B.两国西北部边界问题
C.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D.蒙古地区的归属问题
18、清朝的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看见风吹书页翻动,忽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官府捉拿后杀害。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
A.设置内阁 B.大兴文字狱 C.设置东厂 D.设置西厂
19、历史上的“开元盛世”是在哪一个皇帝统治时期( )
A. 唐太宗 B. 隋文帝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20、五代乱世“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抢夺枉杀,无复人理”。材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 )
A.阶级矛盾尖锐
B.流民问题严重
C.藩镇危害民众
D.官员贿赂成风
21、宋朝海外贸易繁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________、________。
22、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________年,朱温建后梁政权,标志唐朝灭亡。
(2)唐朝发明的适于深耕细作的工具是________。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
(3)唐朝陶瓷器________闻名中外,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瓷都。
23、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隋炀帝时创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武则天在位时期,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3)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24、下图人物是_____。
25、明末,__________成为起义的主力军,他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得到农民拥护,1644年结束明朝统治。
26、明朝末年__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了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27、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后金建立:____年,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满洲兴起: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____。
(3)清朝建立:____年,改国号为清。
(4)清军入关:明朝将领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____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28、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9、______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_______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____________传到了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0、西行天竺,游学那烂陀寺的高僧是________。
31、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明朝 ②元朝 ③清朝 ④宋朝 ⑤战国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32、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列举封建社会建都于长安的主要朝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3、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古代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1)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各一点。
材料二: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于书及《易>《书》《诗》《春秋》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材料四:17世纪是中英两国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一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