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舟山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起义军发布《剿兵安民檄》:“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这一檄文的发布者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张角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2、“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 康熙亲征噶尔丹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之战

  • 3、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下图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纪念馆馆长李天锡书写的楹联:“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这“一人”指的是

    A.李世民 B.李隆基 C.赵匡胤 D.朱元璋

  • 5、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

    ②定国号为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西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②④

  • 6、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下不能体现开明政策的是

    A.在朝廷中,少数民族人士担任重要官职

    B.文成公主入藏

    C.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D.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 7、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的广泛应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A. 契丹、回纥、女真

    B. 党项、匈奴、蒙古

    C. 契丹、党项、女真

    D. 回纥、匈奴、吐蕃

  • 9、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1953~1957年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

    A.农业 B.军事工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 10、下表为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对照表。据此可知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44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

    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

    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11、清朝人哪一个皇帝开始由强盛转入衰落。(   )

    A. 康熙   B. 乾隆   C. 嘉庆   D. 道光

  • 12、据记载,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人名和地名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其中就有毕昇。他入选的理由是(     

    A.主持修建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推算圆周率数值

    D.发明活字印刷术

  • 13、历史上曾经盘踞我国台湾达38年之久的殖民者是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英国

    D. 美国

  • 14、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隋朝 D.明朝

  • 15、隋唐时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①通济渠 ②邗沟 ③江南河 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 16、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见到的比较完整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B.东起京城,西到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京城,西到嘉峪关

  • 17、下列事件是先后顺序是

    ①契丹国建立

    ②北宋建立

    ③西夏建立。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 1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圣”“诗仙”分别是

    A.杜甫  李白 B.白居易  韩愈

    C.李白  杜甫 D.白居易  李白

  • 19、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中书省 C.吏部 D.草市

  • 20、“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A.他主张对外开放

    B.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实现了平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22、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天山北路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_________的叛乱。乾隆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__________叛乱。

  • 23、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____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 24、元朝时设置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 25、女真族的崛起

    (1)金的建立时间是____

    (2)金的建立者是____族的____,他就是金太祖。

    (3)金的都城在____

    (4)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____,发展____,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 26、17世纪中期,中俄之间发生的战争是________

  • 27、明朝时,著名的书法名家是________

  • 28、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____,历史上称为南宋。

  • 29、南宋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

  • 30、宋代经济.社会十分繁荣。请列举相关史实。

    (1)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________

    (2)宋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____

    (3)宋代城市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罗贯中   A.《红楼梦》

    关汉卿   B.《窦娥冤》

    吴承恩   C.《水浒传》

    李时珍   D.《西游记》

    施耐庵   E.《三国演义》

    曹雪芹   F.《本草纲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请根据提示,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1)唐太宗时,_______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2)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产生一个新的民族

    (3)清朝时,设置 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4)清朝时,蒙古族 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儆做官。唐朝吋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笫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屮国的科举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