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代一般认为是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同时,在这五朝之外,南方各地和山西还相继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五代十国。以下政权中属于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的是
A.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蜀
B. 后梁、后蜀、后汉、后唐、后晋
C. 后梁、后唐、后晋、南汉、后周
D.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监察委员会相关内容写入宪法修正案中,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元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A. 枢密院
B. 御史大夫
C. 御史台
D. 中书省
3、《窦娥冤》的作者( )
A.汤显祖
B.马致远
C.王实甫
D.关汉卿
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长城不断整修。明长城蜿蜒万余里,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C.东起阳关,西至辽东
D.东起辽东,西至玉门关
5、2013年四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的陵墓。下列与这位皇帝无关的是
A.统治残暴 B.设置进士科 C.下令开凿大运河 D.厉行节俭
6、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锦衣卫
C.实行行省制度 D.设立军机处
7、某博物馆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展览。下列发明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颜真卿的书法 ②曲辕犁 ③筒车模型 ④唐三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镇
B.瓦子
C.勾栏
D.驿站
9、( )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A. 陈胜 B. 吴三桂 C. 李自成 D. 吴广
10、“相关史事”是统编义务教育历史课本的一个重要栏目,其中一则介绍某生产工具时写道“……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据此判断该生产工具是
A. B.
C. D.
11、清朝中期,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A.政治腐败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抵御侵略
12、下图是我国某时期的政权并立形势图。对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 )
①中的ABC分别是辽、北宋与西夏
②图中的ABC分别是金、南宋与西夏
③三个政权中最先灭亡的是A
④澶渊之盟后,B、C两个政权实现了长久和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
A. 废除行中书省
B. 设立锦衣卫
C. 提升六部职权
D. 实行八股取士
14、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这句诗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
C.马可波罗来华 D.张骞出使西域
15、“和同为一家”描述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
A.突厥
B.吐蕃
C.回纥
D.南诏
16、据《汉藏史集》载:1264年,忽必烈派宣政院使前往西藏的萨斯迦,沿途清查户口、物产、道路等情况。这一记载( )
A.印证了元朝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B.反映了汉藏民族矛盾日趋激化
C.说明了元朝在西藏设驻藏大臣
D.表明西藏未正式归入元朝版图
17、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设置台湾府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驻藏大臣
18、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发明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④改进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导致以上和好局面出现的因素主要是( )
A. 唐蕃会盟 B. 靖康之变 C. 澶渊之盟 D. 宋金议和
20、比较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B.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
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D.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21、清朝颁布“禁海令”,不许片帆出海的皇帝是________。
22、郑和下西洋
(1)前提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_____”,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3)概况:从_____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和_____。
(4)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_____,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3、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24、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________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________”。
(2)戚继光抗倭:
背景 | 明朝中期,________严重 |
准备 |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______________” |
概况 | 1561年,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进军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 |
结果 | ________的倭患基本被解除 |
评价 |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 |
25、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有“瓷都”之称的是北宋时期兴起的________。宋代的海外贸易也甚为繁荣,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立了________。
26、(1)高僧玄奘著有《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时期出现的,叫做______。
(3)宋朝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
(4)诗圣是______。
(5)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______,为了有效管理,该王朝实行______制度。
(6)为中日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唐代高僧______六次东渡日本。
(7)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______。
27、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李时珍编写的《 》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28、黄巢起义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专权,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无以为生。
29、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唐朝时期开创开元盛世统治局面的是________。
30、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东南到______及其附属岛屿。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列举历史人物:
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世界闻名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编写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记载历代王朝的兴衰得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 ;
创作“感天动地”的《窦娥冤》,成为最负盛名的元杂剧作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 ;
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因报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 声……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 。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最大贡献是什么?他在政治方面还提出了什么重要的学说?如果我们要了解他的更多的思想,可以查阅哪本书?
材料二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何燕江《孔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汉武帝时期,孔子是如何“被放在神坛上”的?
(3)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