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学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B.傅雷家书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C.朱赫来为了避开彼得留拉匪徒的搜捕,来到了保尔家。保尔和他一起生活了8天。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
D.丽达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深爱的对象,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爱憎分明,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最终嫁给了保尔。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和《仿徨》。
B.阿西莫夫,俄罗斯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到永州,常探山访水,排解心中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解说: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
B. 鹏之徙于南冥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说:这句话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迁徙作类比,说明事物都有所凭借。
C. 《读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中级以上知识分子编辑的一本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解说:这句话句式杂糅。
D. 安塞腰鼓 天衣无缝 暴风骤雨 怒不可遏
解说:这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它激发起大众对于中国科幻的关注和希望。
B.随着从北京到新疆的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使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近1300公里。
C.在五四运动10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切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D.对于美国一意孤行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美国一些经济人士表达了这让美国成为自食苦果的受害者。
5、阅读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谁见幽人独往来”句,有版本作“时见幽人独往来”。哪个版本更符合苏轼当时的心境?请简述理由。
【2】请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词中的环境特点和词人的情感特点。
环境特点:_________情感特点:_____
【3】后人评价这首词,“寓意高远”“语语双关”“物我交融”等来形容。请就其中一个词作为赏析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6、《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________;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家名)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它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8、阅读《守正与出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家著名出版机构,百余年来始终坚持“守正出新”。重要的基本古籍,即使内容再专,市场再小,也要坚持出版,此为“守正”。同时,挖掘典籍中的精华,让大众通过不同的载体和方式共享传统智慧,比如大胆放下繁体竖排的身段,采用新式标点、简体横排,既让经典的面目亲切可爱,又不减古籍整理的严谨态度,此为“出新”。
②“守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正”者,大道也。既包含道德操守,又包含客观规律,还包含正确理论。一切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东西,以及从无数次成功失败中得出的宝贵经验,都谓之为“正道”。
③“出新”,则是创新、变化。哲学家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有位著名企业家畅谈成功的秘诀也是一句话:“拥抱变化。”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古往今来,适者生存。在不断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审时度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抱残守缺,刻舟求剑,不思变化,只会越来越被动,越来越落后。
④守正与出新是辩证的统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发展就要兼顾“守正”与“出新”。
⑤“守正”是根基。A“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就党和国家的发展,十分明晰地阐明了我们的坚守和根本。这就是“守正”。一些根本性的东西抛弃了,或变得似是而非,随之而来的往往不会是我们向往的自由和幸福,而是混乱和灾难。一些国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很多,但在守正与出新中迷茫,盲目求变而失去根基,是其重要原因。
⑥“出新”是希望。当年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的“同时胜利论”,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一国胜利论”,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出新”。这样的“出新”带来了十月革命,也带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B“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我们必须大步向前,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才能在变化中不失方寸。
⑦中华民族从文明古国一路发展,历经数千年而不坠,正是因为兼顾了守正与出新的哲学。一味教条,陷于僵化,不懂得变革,就会被时代抛弃;一味求变,事事盲动,就会打破矛盾的统一,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背叛根本,不忘初心,当变则变,变则通矣。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7月28日,有删改)
【1】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文中画线(A)、(B)两句都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其用意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3】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9、按要求作文。
一条你每天都匆匆走过的路,当你慢下脚步,驻足现察,你会重新认识它;一位你每天见面的人,当你用心了解,你会重新认识他(她);一件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你用心思考,你会重新认识它……
请以“重新认识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或真实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