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静”组的词语填在下面的句子里。
(1)山村的夜晚格外(_____),只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
(2)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_____)。
(3)晚饭后,我喜欢在(_____)的小路上散步。
(4)会场上十分(_____),同学们认真地听取英模的报告。
(5)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落花生》的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3)《己亥杂诗》中,希望打破陈旧教条,选拔有用的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相和》的“将”指 __________,“相”指_________,文章由三个小故事组成: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填上合适的词。
一( )办法 一( )扁担 一( )红旗 一( )信
一( )飞鸟 一( )朋友 一( )欢笑 一( )马
4、拼一拼,写一写。
gū niang(_____) yīng gāi(_____) yóu dì(_____) xí zǎo(_____)
jué dìng(_____) wēn nuǎn(_____) liàn liàn bù shě(_____)
5、加不同的偏旁。
含“寸”(时)(过)( )( )
含“工”(空)( )( )( )
6、背一背,填一填。
明月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头
。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3】用“_____”画出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4】这首诗是诗人夜晚看见了床前的_____,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而写的。( )
A.霜 B.月光
【5】对这首是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B.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之情。
7、读古诗《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诗中的“山西村”在( )
A. 今山西省山西村 B. 今浙江绍兴 C. 今浙江杭州
(4)诗中写景寓哲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苏轼词两首,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蕭蕭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材料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解释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苏轼和这两首词,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材料一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萧萧暮雨,子规声声,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C.材料二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4】第二首词是苏轼流传最广的诗词之一,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试着从写法、意境、联想等任何一个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轩。
弱种子也要发芽
文/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能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囡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伙,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⑴___________ 议种瘪种 ⑵___________给儿新生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看到了吧,孩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1.用加点的词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真有道理,有一回,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深夜,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山中抛锚了,巨大的暴风雪一次又一次向旅客肆虐过来。很多人在想:要是这时,有一团温暖的火那该多好。
②终于有一束手电扫了过来,车上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地惊呼起来。来人是一个打扮非常普通的老人,他的背上还有一个篓子,里面是热腾腾的馒头。
③老人开了门,老人把篓子放在车上,他指着车前不远处说,那里就是他的家,他真诚地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 )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老人只好把篓子放下,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④这时车上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热腾腾的馒头正在( )变冷,有一个小男孩起了身,但迅速被身旁的母亲拉了回来:“那东西有毒,吃不得。”“就是,我们宁愿挨冷挨饿,也不去冒这个险。”车上不断有人附和。
⑤半个小时后,老人再次来到车上,当他发现篓子里的馒头一个都没少时,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他再次邀请,依然没有人反应。当他正准备下车时,车上终于有人说话了:“爷爷,我相信你,我跟你去。”说话的正是刚才那个被母亲拉住的小孩。
⑦在孩子的影响下,车上才不断有人下车,跟随老人而去。
⑧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 )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
⑨有记者问老人:“你的善意一次次被人拒绝和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充满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1】用“续”字组词依次填写在短文中的括号内。
【2】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中画线句子,人们沉默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车的人,当初只有小男孩相信老人,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对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做出你自己的评价。
①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刮骨疗伤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疗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设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边喝酒,边下棋,谈笑风生。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1】关羽的胳膊是怎样受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佗计划怎样给关羽治疗胳膊?实际上是怎样治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本文,分析一下本文的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花钟(节选)
①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 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 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②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争奇斗艳:_____
【2】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本段按照 顺序,列举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段中横线处依次填写: 、 。
【3】为什么不同的植物花开的时间不同呢?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4】请你仿照文中描写花开的语句,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生动。
秋天来了,苹果熟了,梨熟了,石榴熟了。
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小猫种鱼
农民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农民把花生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花生。
小猫看见了,把小鱼种在了地里,它收了很多小鱼呢!
【1】农民把( )、( )种在地里,小猫把( )种在了地里。
【2】小猫这样做,到了秋天,能收到小鱼吗?( )
A. 能 B. 不能
15、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改“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蔺相如被封为上卿。(用关联词语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18、鸟儿们也飞来了,站在树枝上叫。(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
19、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看图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