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4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0.2千米
B.2千米
C.4千米
D.20千米
2、在一张的地理课本一样大小的纸上,画一幅长400米,宽280米的校园平面图,较为合适的比例尺是()
A.1:100 B.1:2000
C.1:10000 D.1:20000
3、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上通道是
A. 苏伊士运河 B. 马六甲海峡 C. 白令海峡 D. 土耳其海峡
4、早晚冷、中午热的主要原因是( )
A. 早晚离太阳近 B. 中午离太阳近 C. 中午太阳直射 D. 早晚太阳直射
5、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1∶10000
B.十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D.
6、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以及典型建筑和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 佛教—寺庙—亚洲东南部 B. 伊斯兰教—清真寺—美洲
C. 基督教—教堂—亚洲 D. 基督教—清真寺—欧洲
7、读“丘陵、山地、平原、高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幅景观图中,表示平原地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山地比,丘陵( )
A.坡度较陡
B.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地表平坦
D.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3】与平原比,高原( )
A.海拔较低
B.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
C.地表起伏大
D.边缘比较陡峭
8、巴西人口最显著的特征是( )
A.以黑种人为主
B.混血人种比例大
C.以黄种人为主
D.人种单一
9、因纽特人用冰块造成“馒头”状的冰屋,冰屋有一半在地面以下,门有一半在地下,门前还用雪砖砌一拱形挡风墙。完成下面小题。
【1】因纽特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当地民居(冰屋)反映出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风力大
B.温差大
C.日照强
D.降水多
【3】因纽特人最有可能居住在( )地区
A.雨林地区
B.沙漠地区
C.苔原地区
D.季风地区
10、读“东非大裂谷示意图”,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频繁
B.火山爆发
C.板块张裂
D.板块碰撞
11、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B.亚洲面积最大,南极洲面积最小
C.南极洲被四大洋包围 D.亚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12、“泰国黑米、香米、暹罗米……”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品尝过,它们以优良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不仅泰国,越南、缅甸也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这里适宜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
A. 热量、水分充足,土壤肥沃 B.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C.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 对水稻需求量大
13、读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地经纬度坐标正确的是( )
A.甲(0°,30°W)
B.乙(30°E,25°N)
C.丙(0°,75°S)
D.丁(50°E,60°N)
【2】既在低纬度,又在西半球的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关于图中四个阴影区域位置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在②的西南方向
B.②在③的东南方向
C.③在④的东北方向
D.④在①的西北方向
【4】在地球仪上,能和30°E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 )
A.30°W
B.150°E
C.150°W
D.60°E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汪洋,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C.台湾海峡海底的森林遗迹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D.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千古未变
15、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
16、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B.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
C.公转周期为24小时
D.地球公转导致了五带的划分
17、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郑和下西洋
18、受亚洲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众多长河( )
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B. 呈平行状流向东部海洋
C. 全部向南流向印度洋 D. 全部向北流向北冰洋
19、读我国四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示意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铁路线是陇海线
B.②铁路线是京九线
C.③铁路线是沪昆线
D.④城市位于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0、关于俄罗斯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领土大部分处于中、高纬度
B.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C.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D.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21、亚洲的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河流呈__________状分布。
22、在下图横线上填注地理事物的名称。
23、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____(选填“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
24、跨越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 ,大洋是________ 。
25、读下图“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图,完成下列各题。
(1)赤道穿过的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___洋,形状似“S”的大洋是______洋,未穿过______洋;
(2)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南美洲大陆和__________大陆;世界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____大陆。
(3)北美洲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___半球(东或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运河;欧洲、_____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4)从图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______半球。
26、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B点的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造成两点间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由此可知,赤道附近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
(2)C、D、E三地相比,降水量多的是 ,降水量少的是 (填字母)。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由此可知,温带地区沿海降水 ,内陆降水 。
(3)甲、乙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这说明回归线附近,大陆 岸降水多,大陆 岸降水少。
(4)世界的“雨极”是 。
27、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五种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标出图中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地形部位的名称。
28、 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是世界最长的铁路。
29、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 的特点.
30、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称为 。
31、读“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位于____(填特殊纬线)线之间,处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带,是____(填人种)的故乡。
(2)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大洋是____,B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结合图中B区域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断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
(3)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32、读“日本工业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日本是由北海道岛、____岛、四国、____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是一个多____的岛国。
(3)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沿岸和____沿岸。大量进口燃料和____ ,出口____。
33、“十一”黄金周是旅游的旺季,下面是广州某中学生“十一”期间随旅行团的旅游路线图和日程安排表。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 | 日常安排(旅游路线) | 交通工具 |
第一天 | 广州-+武汉-◆宜昌 | 火车、长江游轮 |
第二天 | 宜昌→重庆 | 长江游轮 |
第三天 | 重庆→成都 | 火车 |
第四、五天 | 成都→青海湖 | 飞机、汽车 |
第六天 | 青海湖→广州 |
|
(1)列车从广州驶向武汉,经过的铁路干线是____。从宜昌乘长江游轮到重庆,经过了我国地势____、____级阶梯交界处,这里水能资源丰富。
(2)该旅行团在第____天经过我国著名的三峡风景区。在五天的行程中,第____天所选择交通方式受天气的影响最小。
(3)到达某旅游地后,近距离游览一般都选择____作为交通工具。
(4)第四、五天的旅途是从我国____盆地到____高原,旅途中,部分游客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反应,其原因是____升高。
(5)游程安排表上第六天的交通工具被油墨模糊了,如果需要当天就到家,只能选择____作为交通工具。
34、读“东、西半球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穿过C大洋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经线。
【2】B大洲是 、D大洲是 、C大洋是 、A大洋是 。
【3】赤道横穿 洲和 洲的大陆。
【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我国福建省泉州市为起点,经过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进 G洋→红海→
E 运河→经过地中海→到达欧洲各地。
35、201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当地时间3月30日20点30分启动,该活动也称“关灯一小时”,2007年首次在悉尼展开,至今已影响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读图(东、西半球图),完成相关问题。
(1)“地球一小时”活动从大洋洲开始,经A _______洲、欧洲、B________洲、C_______洲,最后在D_______洲西岸结束。
(2)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运河。
(3)由图可知,赤道穿过_______个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