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逗得一向严肃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 他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据.理.力.争.,试图推卸责任,逃避惩罚。
C.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D.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同学的作文要么文.不.加.点.,要么一逗到底。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端午节假期,国内游客超8900万人左右。
B.防止疫情不再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健康,是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D.随着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全面铺开,让广大市民都能根据通知就近注射新冠疫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峡以其绮丽的地形、险峻的风光、磅礴的气势闻名遐迩,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B.无论哪一家报刊,对于读者来稿都是以文章质量高低来决定文章的录用。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D.生命的美丽不仅是活着的形态,更是活着的精神。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欢愉(yú) 娴熟(xián) 遒劲(jìn) 和颜悦色(yuè)
B.嶙峋(xún) 濒临(bīn) 秀颀(qí) 锐不可当(dàng)
C.主宰(zǎi) 鲜腴(yú) 镌刻(juān) 坦荡如砥(dǐ)
D.蔓延(wàn) 古朴(pǔ) 悄然(qiào) 重峦叠嶂(zhàng)
5、二、课内阅读(背诵古诗)
【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 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④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__________,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⑥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默写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字____,____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画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写出文中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 )
A.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 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 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 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并写在下面。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阅读”是一种生活姿态。“阅读”经典佳作,可丰富情感净化心灵;“阅读”身边的人,可知晓人情明白世事;“阅读”山水自然,可陶冶性情开阔胸襟……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一定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来。
请以“读出了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