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B.《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C.《傅雷家书》中傅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D.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怠慢 潮汐 佁然自乐 历历可数
B.辐射 争讼 海枯石烂 大彻大悟
C.寂寥 抉择 翩然归来 人情事故
D.耳畔 领域 顾名思意 草长莺飞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B.弘扬和传承丝路文化,是我们每一位新疆学子的使命。
C.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D.《战狼2》于10月28日下架,总票房大约57亿左右,成为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4、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逗留 妩媚 穿流不息 戛然而止
B.演绎 漩窝 袖手旁观 和颜悦色
C.懈怠 推搡 不修边幅 自圆其说
D.缅怀 扶植 轻歌慢舞 相辅相成
5、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小题。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 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ɡēnɡ):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此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古诗文默写。
①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③ ,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④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7、下面是某网上书店的宣传海报,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昆虫记》的作者是如何体现海报中所宣传的“自然之真”和“人文之暖”的。
感受自然之真 体会人文之暖 《昆虫记》 全国百佳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村旁的路口
题记:太阳往西边的山坡一点点沉下去,天空飞着几片红色的霞朵,村子染上一层桔黄色的光芒。我坐在村口一棵树冠如伞的香樟树下,望着浮动一层若有似无的霞光的水泥路,时光沉淀下来的往事在心间一点点弥散开来……
①一个不起眼的路口,没有站台,也没有歇脚的椅子,可我喜欢叫它露天小站。路口就是我生命中的小站,我就是在这儿一次次坐上中巴车,在父亲疼爱的目光中离开生养自己的村子凉水井,去十几里外的县城上学,走向那五彩缤纷的世界!
②父亲送我去上学,他走在前面,我跟在后头。爷俩来到路口,中巴车还没到来,父亲叫我坐在光滑的石板上,前面是看不见的县城,身后是炊烟升起的村子。
③父亲蹲在稻田边,从鼓涨的烟袋里掏出一匹枯脆的烟叶,掐成一截一截的,用烟皮一点点裹紧。父亲把烟卷装进烟锅,使劲咂了几口,才发现忘了点火。他转脸望了望坐在石板上的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紧接着用手揉了揉眼窝……
④父亲盯着村子对面的那个馒头似的小山坡,盼着中巴车快些开过来,儿子早一点回县城。中巴车从小山脚下摇晃着开过来,父亲站起来不停地挥了挥手,中巴车停下。在父亲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带着我上车,给我在车窗边找好座位,还是不放心,交待售票员:“我家娃娃才十一二岁,一个人坐车去城里头。车到了云盘桥边,麻烦你记得叫他下车。”
⑤售票员有些不耐烦了,摆着手叫父亲下车,“哐当”一声关上车门。父亲没有急着赶路回村,他站在路口,盯着中巴车远去的方向,一直没有眨眼。想起求学路上那个不起眼的路口,想起站在路口盯着中巴车渐渐远去的父亲,泪水忍不住一次次蓄满眼窝……
⑥中巴车越开越快,守在路口的父亲离我越来越远,父亲身后的村子也离我越来越远。离我越来越远的,还有老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⑦我一次次回家,我一次次离去。可不管是回家还是离去,路口是必经之地。村旁这个不起眼的路口,是我求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处驿站!
【1】本文标题“村旁的路口”能否改成“等车的我”,为什么?
【2】请从父亲的角度,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主要情节。
路口等车——______——托人照看—— ______
【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你觉得写得好吗?为什么?
【4】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含义?
【5】结合朱自清《背影》一文,联合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
9、阅读下面的小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诗歌除外)。
地上有一摊蜂蜜。一只蚂蚁见了,迫不及待地爬过去吃。吃饱后,才发现自己被蜂蜜粘住,动弹不得。临死前,这只蚂蚁感叹道:“我真傻,为了一点甜头,而葬送了自己。”受这只蚂蚁的教训,后来,蚂蚁们看见这摊蜂蜜,都绕着走,生怕越雷池一步。可有一只蚂蚁偏不信邪,硬是要重蹈前一只蚂蚁的覆辙,去尝那点甜头。蚂蚁们看着它走向那摊蜂蜜的背影,都嘲笑它傻。可这只蚂蚁到了蜂蜜旁边时,停下了脚步,在地上拾起一根稻草,用稻草去蘸着吃蜂蜜。等吃饱喝足后,这只蚂蚁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蚁群中间。这时,蚂蚁们才恍然大悟,蜂蜜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