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3月3日这一天,天无纤云,草堂外戏蝶在菜花里飞舞,几若透明。
B. 精彩的歌舞让人头晕目眩,拍手叫好。
C. 三峡的山真高啊!隐天蔽日,不是正午时分,根本见不到太阳。
D. 深秋时节,九寨沟林寒涧肃,别是一派清秋一洗的别致风光。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混太清”,写出湖水和天空的浑然一体。这是诗人站在湖边、远眺湖面所见之景。
B.颔联“气蒸”写出湖水的丰厚蓄积,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水澎湃动荡。
C.颈联通过抒情向张丞相表白:虽然做官并非本愿,但为自己在圣明的朝代闲居感到羞愧。
D.尾联“垂钓者”与“洞庭湖”呼应,“徒有”暗指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在政治上寻求出路。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和谐美,顾名思义就是相互尊重、包容和默契。
B. 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C. 别人都以为他深藏不露,,其实他是真的不通晓人情世故。
D.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我依然会在礁石上等你,直到海枯石烂。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按照文章说明的对象,我们常常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曾多次遭贬,《记承天寺夜游》所记载的就是他被贬到黄州时的情形。
C.盂浩然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与王维一起被后人舍称为“王孟”。
D.《礼记》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时期的戴圣编纂成书。
5、阅读古诗文,回答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淮南秋雨夜, 。
(2)临风一唳思何事? 。
(3) ,不下旧帘遮。
(4) ,草色入帘青。
(5)俱怀逸兴壮思飞, 。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7) ,小桥流水人家。
(8)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
(9)抽刀断水水更流, 。
(10)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经典常谈》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你根据提示,将ABC三个观点填入表格中的正确位置。(只填序号)
经典 | 观点 |
《尚书》 | ① |
《汉书》 | 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 |
《左传》 | ② |
《离骚》 | ③ |
A.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B.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
C.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8、
【材料一】
红山玉龙(中华第一龙)照片
【材料二】
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约为3厘米。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玉龙的重心位置有一孔,用绳吊起首尾水平,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可能是祭祀用的礼器,也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材料三】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农民张凤祥在村子后面的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是一块废铁,收工时顺便把它拿回了家。他的弟弟张凤良当时才六七岁,看到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就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起来,过了七八天,竟然拖出光泽来了,太阳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玉。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但他并没有在意,办完入库登记手续之后,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有了重大突破。在辽宁省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陪葬有玉器的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此消息传到翁牛特旗后,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征集的三星塔拉出土的那件玉器。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他立即把三星塔拉的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鉴定。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对红山的考古发现曾经给予特别关注。根据贾鸿恩回忆,当时苏秉琦先生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件玉器,他一面仔细鉴定,一面向他了解这件玉器的出土地点和征集的过程。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1971年在三星塔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材料四】
这件玦型玉器是民间征集而无具体出土地点,其文化类型所属在学术圈内引起争议和讨论。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于2008年开始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采访相关人士上百人次,在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群采集实物标本上千件,于2010年10月下旬最终确认此件国宝的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
【材料五】
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1】(1)【材料二】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红山玉龙进行了介绍?
(2)【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取其中的一种结合原文分析一下其作用。
【2】【材料三】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2)“考古队在牛河梁发现玉猪龙”这一细节在此全文内容中有着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体现了他们怎样的考古态度?
【4】【材料五】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哪些内容?
【5】小王是翁牛特旗博物馆的一位文物解说员,她要将五段材料改写成解说稿,把红山玉龙介绍给韩国参观团。请你分别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之前加上一两句话,使该解说稿内容连贯完整。
材料一前:
材料二前:
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奋斗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努力干。
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就算失败,也曾努力过。
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1)请以“奋斗带给我的苦与乐”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2)请以“奋斗路上有你我”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写真情实感。②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