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水浒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祝家庄凭三庄联防,机关密布,易守难攻。梁山好汉孙立利用和祝家庄老师栾廷玉同门师兄弟的关系,打入庄内,里应外合,攻下祝家庄。
B. 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
C. 武松武艺高强,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温酒斩华雄”“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D. 卢俊义被骗到梁山,管家李固平时就与卢俊义妻子贾氏有勾搭,见此机会就与贾氏作了夫妻,霸占了卢俊义的家财,将燕青逐出家门。
2、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陨落(yǔn) 逮捕(dài) 怯懦(nuò) 蹒跚(pán)
B. 讪笑(shàn) 蜕变(tuì) 心弦(xián) 抽咽(yè)
C. 蹲踞(jù) 蹂躏(lìnɡ) 星宿(xiù) 狞笑(línɡ)
D. 隘口(ài) 蛊惑(ɡǔ) 镣铐(liào) 庵观(ɡuàn)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曹文轩先生荣膺国际安徒生奖的荣誉,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非凡。
B. 广大群众对近日出现的幼托机构虐童事件极为愤慨,幼教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热点。
C. 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D. 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而且也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B.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C.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从高空俯视黄山,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人们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5、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6、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细读古诗文,我们总能感悟古人的悠悠心脉。山川胜景,美如画卷,面对秀美奇丽的富春江,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下“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窥谷忘反”的名句。《野望》中王绩遥望山野,用“东皋薄暮望,________”表达他百无聊赖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晏殊感叹光阴易逝,抒发惜春伤时之情。面对战乱时局,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抒发忧国思家的绵绵愁绪。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箴言向统治阶级发出居安思危的警示。李贺面对诡谲战场,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卫国誓言,感人肺腑。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然后作答。
(1)蜚声中外的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小说的主人公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被视为精神楷模。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例谈谈保尔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灯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临近家乡,天色渐暗,看到远处江面上三三两两的桅灯,小伟心中顿觉温暖。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是个孝子,虽然在城里办厂,平时可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的事。
④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⑤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
⑥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⑦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因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⑧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想着父亲的种种举动,小伟恍然大悟。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⑨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有时做事啊,不能太招人眼了。
⑩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⑪父亲愣怔了一下。
⑫小伟说,我那样做,并没什么别的想法,不是炫耀,也不是为赢得什么好名声,就是让大家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⑬儿子,你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⑭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语重心长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⑮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⑯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但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担心会迷路……
(选自2019年5月《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善于设置悬念,第③段开头的四个问句既表现了小伟的复杂想法,也设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第④段开头是景物描写,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以及昏暗的环境,其中“不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中指的是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以此情景启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
D.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的事,他正直无私,愿当先锋模范,在小伟将自己的行为传到朋友圈这件事上,“父亲”开始时有些不大赞同。
【2】小说第④至⑥详细记叙了父子俩钓鱼的经过,请说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4】“灯”在文中多次出现,写了“蛤蟆鱼的灯”、“灯塔的灯”、“父亲像一盏明灯”,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不同含义。
【5】联系全文,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9、请将文题“__________的乐趣”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
(2)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