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美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文学巨著。
B.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深入延安根据地,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以及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老百姓。
C.《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昆虫记》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写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坚决保卫碧水,河流湖泊再现水清岸绿、鸟欢鱼跃的故事。
B.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变换一个奇迹。
C.母亲从不用华丽的辞藻诉说她们的爱,而是默默将其融入。
D.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圆满结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屏息(bǐng) 区域(yù) 翘首(qiào) 悄然(qiāo)
B. 桅杆(wéi) 紧绷(bēng) 解剖(pōu) 匿名(nì)
C. 胡髭(zī) 黝黑(yōu) 广袤(mào) 炽热(zhì)
D. 拭干(shì) 气闷(mèn) 濒危(pīn) 涂墁(màn)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 迂回 接踵而至 穿流不息
B.褶皱 出轧 销声匿迹 霓裳羽衣
C.跻身 怅惘 目眩神迷 振耳欲聋
D.迁徙 迸溅 人情事故 纷至沓来
5、阅读先秦经典,能让我们跨越时空,辗转于东周的大地上,增广见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 | 批注: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使人由雎鸠鸟求偶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引出女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2】诗中加点字“流”“采”“芼”三个字,写出了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的姿态。 【3】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描写,极其生动形象。 【4】全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回环咏唱,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
以上是明明对《关雎》的批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请将其中的一处错误进行纠正(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分句即可)。
错误的一处是( ),我的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补全【2】【4】中的缺漏之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徜徉在经典诗文的画廊中,目之所及,美无处不在。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美源于自然:在西北行走,你渴望欣赏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的奇异风光;穿行三峡,你不觉吟诵起郦道元“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的名句;来到荆门,你能领略李白歌咏的“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的壮美景色;游览武汉,你不绝赞叹崔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机盎然。
美长驻心间:李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他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战乱中杜甫低吟“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孟子认为大丈夫不论得志与否,都要坚守“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的原则。
7、阅读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们认识了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充满人性光辉的昆虫世界。阅读美国作家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我们感受到了理想和信仰的力量。请从这两部作品中选择其中一部,结合书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的认识或感受。(100字左右)
8、春野的馈赠
◆洪烛
①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80多个竹笋品种。
②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高雅的象征。
③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 。”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④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⑤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材,使用过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⑥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就在眼前了。
【1】作为一种美食,你认为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字高度概括。
【2】为什么说竹笋又是一种雅食?
【3】请根据诗词对偶和押韵的特点,在第③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个恰当的字。
【4】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正如隐者食笋一样,淡泊者都能在平素的衣食住行中,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这样的生活现象。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承天寺夜游时,于庭下所见美景。
9、生命的相遇相别,正如花开花谢,都是必然,但有些生命的相遇,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请以“照亮我心灵的星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