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 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是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C. 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 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根本上看,它受到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②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能够表现一个人的内在品德。
③因此人的性格存在着差异,同时性格也受制于后天的生存环境,是人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④然而人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点又是互相包容的。在一定程度上性格决定形象,形象凸显性格。
⑤与形象特点相比,性格更多的呈现出内在性、本质性、道德性等特征。
A.⑤②①③④
B.⑤②①④③
C.②①⑤④③
D.②①③⑤④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连云港籍作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气韵沉雄,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间风云变幻的百年秘史,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B.人生就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奔涌之河,生命则是一曲永无止息的奔流之歌。
C.李波和王成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形影不离。
D.美国逆时代潮流,动不动就对他国挥舞制裁大棒,这种做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B.《核舟记》与《小石潭记》课题都有“记”,但在文体上《核舟记》是说明文,《小石潭记》是游记。
C.《社戏》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文章用第一人称写了我少年时代看社戏的情形。
D.《诗经》又叫《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的景物融为一体的?
【2】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填空或按要求默写。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选自________,它是有文学价值的______巨著。三峡,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从正面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的句子是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4)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5)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7、《藤野先生》,作者______,原名_______,他的小说集《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嗅觉之谜
①嗅觉是指嗅觉感受器对气态化学物质刺激起反应时产生的信息,经大脑嗅皮质处理形成称为气味的感觉。能够引起嗅觉的化学刺激物称为嗅质。大部分自然形成的嗅味,实际上是几种嗅质分子的混合物,然而这些嗅味是作为一种单独的感知信号而被感知的。这种复杂的单独感知是嗅觉的显著特征。
②人类嗅觉系统包括由嗅上皮、嗅神经、嗅球、嗅束、嗅皮质等结构所组成的嗅觉传导径路,以及由大脑边缘系有关结构参与组成的嗅反射径路。
③科学家研究发现,嗅觉感受器即嗅细胞,是惟一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且能直接接收环境中化学物质刺激的神经元。嗅细胞是双极细胞,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中,两侧纵面积约5平方厘米。嗅上皮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核粘液腺组成。每个嗅细胞顶部有6-8条短而细的纤毛,埋于粘液腺所分泌的粘液中;细胞的底端是由无髓纤维组成的嗅丝,穿过筛孔直接进入嗅球。嗅上皮纤毛膜上存在着特异性受体,称为嗅觉受体。研究发现,嗅觉受体与嗅质的相互作用,是对气味识别的开始;嗅觉受体分子决定嗅觉信号传导的特异性。研究证实,每个受体可以探测数量有限的气味。嗅觉受体被嗅分子激活后,就会产生电信号,从而沿着嗅觉传导通路,传向嗅觉中枢,引起嗅觉。
④在理论上,1000个嗅觉受体可以检测到的气味有10亿种,而实际上人类只能辨别约1万种不同嗅质的气味。物理化学性质可能是最基本的限制因素,因为化学物质必须具备一定的挥发性、可溶性和稳定性,才能作用于鼻腔内的感觉组织。
⑤那么,这些决定嗅觉功能的受体是怎样产生的呢?科学家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破译了受体嗅觉基因。研究得出结论:每个嗅觉受体细胞,都只由某一种特定气味的受体基因表达。实验发现,每一个细胞只对一种或两种特殊的气味其反应;而且嗅球中不同部位的细胞,也只对某种特殊的气味起反应。嗅觉系统也与其他感觉系统类似,不同性质的气味刺激有其专用的感受位点和传输线路,各种基本气味是由于它们在不同的传输线路上引起不同数量神经冲动的组合,在中枢引起特有的主观感受。真可谓专线专用的“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这个中枢把所得到的全部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形成一种模式。因此,人们能在夏天闻到茉莉花的清香,并在其他时候能够记忆起这种香味。
【1】对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嗅觉的显著特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嗅觉的显著特征指的是:能够引起嗅觉的化学刺激物,大部分都是自然形成的。
B. 这里的显著特征指的是:嗅味中的各种嗅质分子是作为一种单独的感知信号而被感知的。
C. 这里的显著特征指的是:引起嗅觉的大部分自然形成的嗅味,实际上是几种嗅质分子的混合物。
D. 这里的显著特征指的是:嗅觉感受器对气态化学物质刺激起反应时产生的信息,经大脑嗅皮质处理形成称为气味的独特感觉。
【2】从原文来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人类识别气味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发现了人类的嗅觉系统,包括嗅觉传导径路和嗅反射径路。
B. 发现嗅觉细胞是惟一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且能直接接收环境中化学物质刺激的神经元。
C. 运用分子生物技术,找到了嗅觉功能的受体是怎样产生的。
D. 找到了嗅觉受体,并破译了嗅觉受体细胞都只由某一种特定气味的受体基因表达的秘密。
【3】结合全文,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嗅觉受体与嗅质的互相作用,就会产生电信号,这种信号通过嗅觉传导通路传向中枢神经,引起嗅觉。
B. 人类只能辨别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除了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还有其他的因素的限制。
C. “条条大道通罗马”,是指不同性质的气味刺激有其专用的感受位点和传输线路,但它们都连接着人的中枢神经。
D. 人们夏天闻到的茉莉花香味,能在其他时候记起来,是人的记忆被再次唤醒的结果。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迎风奔跑,我们享受奋进的快乐;钻研难题,我们享受挑战的快乐;行万里路,我们享受旅行的快乐;同伴合作,我们享受共赢的快乐。……快乐把握在自己手中,用心感受,才能享受。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享受____________的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①请先把横线补充完整,再作文。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或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