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B.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了。
C.郭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创办一流中学的好建议。
D.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髻(jì) 瞥见(piē) 黝黑(yòu) 诚皇诚恐(huáng)
B. 匿名(nì) 不逊(sùn) 滞留(zhì) 藏污纳诟(góu)
C. 私孰(shú) 诘责(jié) 骤雨(zòu) 筋疲力尽(jīn)
D. 吹嘘(xū) 佃农(diàn) 窒息(zhì) 深恶痛疾(wù)
3、下列病句属于句式杂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牢记“疫情防控八条措施”,切忌不要扎堆。
B.能否革除陋习,是成功创建“文明文山”的条件之一。
C.为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文山市举办并策划了以“悦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D.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时间玩手机、体育锻炼减少等造成的。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皎洁(jiǎo) 冗杂(lǒng) 怠慢(dài) 眼眶(kuàng)
B.戛然(gá) 撺掇(cuān) 脑畔(bàn) 白羊肚(dǔ)
C.家眷(juàn) ##dot## 登时(dēng) 羁绊(bàn) 晦暗(huì)
D.燎原(liáo) 怅惘(wǎng) 糜子(mí) 屹立(yì)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词语解释
初:____________;暖树:____________
(2)本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默写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诗经·子衿》)
(3)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4)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5)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6)《关雎》中表达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表明淑女是君子理想的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在这之前,作者见到了 。
(2)作者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作者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作者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8、父母也会撒娇
①给母亲打电话,似乎感觉母亲的嗓音有些异样,一问才知道母亲感冒了,而且有一段时间了。提早下班回去看母亲,母亲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走,我陪你去医院开点儿药。”我伸手去拉母亲。母亲摇摇头说:“我不想吃药,你爸给我买了药,太苦了。”“良药苦口嘛!不苦怎么能有效?”我拿起一包药递给母亲。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②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有病不吃药能好吗?我有点急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想到“孩子”这两个字,正欲发火的我突然愣住了,也在瞬间释然——母亲现在的表现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她是在对我撒娇呀!
③想到此,我在母亲身边坐下,笑着说:“吃了药才能好呀,这样就有力气跳广场舞了,咱加把劲儿,争取夺得广场舞皇后的称号,让我爸有点危机感。”看到母亲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继续说:“来,我帮你倒杯水,赶快好起来给我做好吃的,我最喜欢你做的饭菜了。”母亲点点头,接过药吃了下去。我不知道那药是不是真的很苦,我只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足幸福的笑容。
④有一次父亲做了一个小手术,出院后在家休养。想着父亲已经痊愈,再加上我工作忙,直到半个多月后才来到父母家。一见面,父亲就跟我说:“我的伤口还是疼。”我顿时紧张起来,难道伤口发炎了?没愈合好?父亲掀起衣服给我看他的伤口,伤口愈合得很好,连针眼都快看不见了。“恢复得很好,没事。”放下心的我松了口气说。
⑤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又跟我说:“伤口有时还是会疼,不会有什么事情吧?”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我爸这是怎么回事,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吗!”一转身,我悄悄对着母亲抱怨。“越老越矫情,别理他。”母亲笑了笑说,“不过,你爸说他很享受你紧张地帮他查看伤口时的样子。”
⑥母亲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父亲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长这么大,我从来没见父亲喊过一次痛。记得有次父亲带我和哥哥上山玩,哥哥因为调皮,差点从山坡上滚下去,父亲及时拉住了哥哥,自己却扭伤了脚。等到家时,父亲的脚面已经肿得很高了。我和哥哥都很内疚,父亲却说一点都不疼,还笑着逗我们玩。而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不是另一种撒娇吗?他是想得到女儿的关心和照顾呀!
⑦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会撒娇的孩子。当儿女一天天长大,臂膀变得坚强,能够为自己甚至为家人遮风挡雨时,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会把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因为在他们眼里,你已经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依靠,他们也深信,你会像他们爱你那样爱他们。他们愿意在你面前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爱和安慰,正如你小时候赖在父母怀里撒娇,毫不设防地把自己的肚皮坦露出来,那是因为你知道,父母会给予你最周全的保护。
⑧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你准备好了吗?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件 | 父母的表现 | 我的态度 |
母亲生病吃药 | ① | 有点急 |
② | 安慰母亲、开心 | |
父亲做了小手术后 | 跟我说伤口疼 | ③ |
跟我说伤口有时还会疼 | ④ |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想到“孩子”这两个字,正欲发火的我突然愣住了,也在瞬间释然——母亲现在的表现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她是在对我撒娇呀!
【3】下列有关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中提到父母在孩子面前撒娇,是因为他们想得到孩子的体贴、关爱和安慰。
B.第⑤段提到我对父亲“哭笑不得”,这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父亲的伤口愈合得很好,但是父亲总说疼。说明儿子不理解父亲这样做的原因。
C.曾经坚强的父亲在“我”面前示弱,是因为他确实是手术后感到疼痛难忍,才想从“我”这得到关心和照顾。
D.文章主要叙述了母亲生病了不想吃药和父亲动了小手术喊痛两个片段,揭示了父母也有孩子气的时候这一主旨。
E.文章第④段连用两个问句,表现出我对父亲伤势的关心和内心的着急。
【4】文章结尾处说到“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为子女,如果要保护父母,你认为现在的我们可以怎么做?
【链接材料】
乌鸦是一种通貌丑陋的鸟,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的厌恶,但他们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思,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鸟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9、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