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①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②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③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④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⑤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A.③①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2、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3、上面一段话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一大亮点。②《典籍里的中国》让厚重典籍变得愉悦可亲,《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传奇,③《上新了!故宫》以全新的视角展现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 ,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 ,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④这些节目推动打动人心的更多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 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文物、文化“热起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亢奋(kàng) 欺侮(wǔ) 褶皱(zhě) 狩猎(shòu) 沼泽(zhǎo)
B.恬静(tián) 携带(xié) 龟裂(guī) 腐蚀(shí) 砂砾(lì)
C.颤栗(chàn) 骤雨(zhòu) 震撼(hàn) 沟壑(hè) 陨石(yǔn)
D.瞳仁(tóng) 辐射(fú) 雾霭(ǎi) 缄默(xiān) 山麓(lù)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碛①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岑参
一身从远使②,万里向安西。
汉月③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④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释】①碛(qì):沙石地,沙漠。②从远使:指在安西都护府任职。③汉月:汉家的明月。借指故乡。④寻河:汉武帝时,张骞曾探寻黄河源头。这里运用典故,意喻西行极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来看,诗歌与送别相关,是诗人在边塞送自己友人回京时所作。
B.首联“一身”和“万里”,使用了象征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形单影只、边塞遥远的特点,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胆魄和勇气。
C.颈联采用夸张和运用典故的手法,既写出旅途的艰辛,又描写出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饱含着诗人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
D.诗人送别友人时想到了家人,在酒醉中写下家书,托李判官带给家人。
【2】“汉月垂乡泪”和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修辞手法和抒发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
6、填空。
(1)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重岩叠嶂,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4)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两句的意思是 , 诗人借这两句喻 。
7、走近名著。
A.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
B.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请依据上述描述,选择一个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选择_______,这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获得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黎武静《门前雨,枕上书》一文,回答小题。
①“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样的人生情味,是李清照笔下的悠然笔触。清谈有味,格外让人留恋不舍,枕上诗书闲处好,这最好的便是“闲”之一字。
②打开一本书,囫囵吞枣,就得不到闲的乐趣了。枕上诗书闲处好,是临入梦前的片刻时光,在灯光与文字中流连,行云流水,月华无痕。
③不只是看一本书,闲时做什么也是有趣的,无可无不可地,翻翻书,听听音乐,拿笔在纸上写一些不连贯的字,只是为了看那些笔画的结构和线条,清风拂过,墨韵悠长。丰饶的心灵是一片花田,香气氤氲,色彩缤纷。
④古人云,“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那古朴的岁月里,半日之闲尚需一个“偷”字来显它的珍贵。在我们现在这快节奏、高强度,匆忙窘迫的年月里,“闲”成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额外追求。
⑤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时间有各种各样的意义。“时间就是分数”,“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成功”,时间唯独不再是时间本身,时间成为可以换算的种种价值。我们什么都能给,就是给不起时间。衡量一个人或一件事在你心中的地位,就看看那个人或那件事占用去你多少时间,便可以一目了然。
⑥肯把时间交付的时刻,是美好的,是值得的。那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存在,总有一些值得停下脚步,仔细聆听。那一瞬的心有灵犀,那一刻的如痴如醉,悠游岁月,闲境偏佳。
⑦当时间变得愈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愈发奢侈。久远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何等悠远辽阔的心境,“闲敲棋子落灯花”这般清幽雅趣的意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则宛如一幅隽永水墨,定格在那花朵轻旋的一个刹那。
⑧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怀想“闲”的飘逸,等闲岁月里,我们需要一个深呼吸的机会。
⑨给自己放一个假期,我和心灵有个约会。
(选自《北京晨报》,2015年7月1日)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文章第①段引用李清照的诗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在论证上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③段列举了许多“闲”带来的美好境界和收获,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再举一个例子并略加阐述。
9、按要求写作。
进入初中一年多,我们或喜欢,或敬畏,或仰慕,或感激某一位老师,写一个进入初中以来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老师。
要求:1、突出人物个性特点;2、不要面面俱到,根据着重表现的特点,选用典型事例;3、描写言行细节,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题目自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