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C.“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D.在古代,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江河的北面叫阳。如“汉阳”即在汉水的北面。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庆祝“元旦”我晚上,两名学生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B.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C. 李磊和同桌为这点鸡毛蒜皮之事强聒不舍、斤斤计较起来,彼此间一直不说话。
D. 改革开放30年来,南通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次演讲》的作者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B.《大雁归来》是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写的一篇科学观察笔记,知识性、抒情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礼记》等。
D.鲁迅小说《社戏》中提到的“小旦”“小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
4、请选出下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
B.白居易,字乐天,号华阳隐居。《钱塘湖春行》是他写的七言律诗。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埃德加·斯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范爱农、藤野先生、虎妞都是其中的人物。
5、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
(唐)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前两句中“衔”和“喷”两个词生动形象,简要分析其运用的妙处。
【2】“忽惊云雨在头上”一句,有何表达效果?
6、古诗文积累与应用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2)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5)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6)《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 , 。
(7)《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勾画出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句子是:
, 。
(8)《无题》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情思缠绵沉痛,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千古绝唱的句子是: , 。
(9)《水调歌头》中用反诘语气、埋怨口吻向月亮发问,体现“月圆人不圆是憾事,怨月引起人的离愁”的句子是: , ?
(10)《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作者从反面证明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语句是:
, ,国恒亡。
7、朱自清先生写《经典常谈》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
8、说明文阅读
长沙弹词
①在长沙也有一门可以与山东快板、河南梆子媲美的传统说唱音乐——长沙弹词。在旧时的茶楼里,乐师用一面渔鼓伴奏,一名艺人怀抱月琴,或唱或念,诗情画意的境界便油然而生,满堂客人的情绪也跟着长沙弹词的节奏不停变化。
②长沙弹词起源于道情,所谓道情,是指唐代道教在道观里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又吸收词牌、曲牌,与民间曲艺结合。长沙弹词的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时任湖南安抚使的辛弃疾和诗人们泛舟长沙湘江,有歌伎弹奏琵琶、月琴等乐器。辛弃疾写了一首《贺新郎》:“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愁为倩,么弦诉。”“么弦”即“幺弦”,是月琴、琵琶的第四弦。辛弃疾的这首词成了湖南弹词的被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
③长沙弹词成熟应在清朝同治年间,当时的长沙戏曲评论家杨恩寿就著有一本《坦园文录》,记录有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在1863年(同治二年)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 “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
④如果说清朝年间的弹词艺人是“个体户”小打小闹的话,到了民国时期,弹词艺人便变成了“抱团取暖”,弹词也在长沙城渐渐兴盛起来。为什么长沙弹词在民国风生水起呢?
⑤这就跟如今的嘻哈说唱艺人多存在于酒吧夜店一样,弹词生存也需要土壤,当时最重要的土壤就是茶寮、茶楼。1904年,长沙辟为商埠后,茶铺茶馆居全省之首,直到抗日战争后,长沙茶馆仍有百余家。像西牌楼的洞庭春茶馆、黄兴南路的德园、八角亭的大华斋、老照壁的徐松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客人们在其中喝茶吃早点,有时一坐便是大半天,总不能让人闲着吧,得表演点节目。而喝茶的人又以贩夫走卒为主,演湘剧京剧什么的,一来太雅,二来地方也不够,一来二去,茶馆老板便选定了长沙弹词。弹词表演一般就一两人,占地不大,而且书也说得、小本也唱得。在茶馆茶棚表演,当时称为“坐棚”,长沙城里的说唱艺人有四五十个,20多个茶楼设场,有日、晚两场,每场听众百人。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的歌厅酒吧。
⑥1927年,长沙弹词进入说书场,弹词的内容也就更丰富起来,弹词艺人以传统话本小说,如《岳飞全传》《残唐》《水浒传》等为基础,创作了不少长篇。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沙弹词也创作了不少现实题材故事,如《三块假光洋》《雷锋参军》等。
⑦长沙弹词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出了一位集大成的人物。此前的廖、周、舒三派虽各擅胜场,但总体来说板式变化较少,比较呆板。而师从舒三和的长沙弹词盲老艺人彭延坤先生在精心继承前辈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规范整理了长沙弹词的九板八腔、十八套曲、方言十三辙,在唱腔上融汇了湘剧高腔、昆曲、小调、山歌等多种唱腔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彭派,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长沙弹词的演唱艺术。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一项是 ( )
A. 长沙弹词起源于道情,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是湖南弹词最早文献记录。
B. 清朝同治年间,长沙弹词艺人虽是“个体户”,但形式应已成熟,其佐证为《坦园文录》。
C. 长沙弹词在民国风生水起的原因是其生存土壤茶寮、茶楼特别多。
D. 随时间推移,弹词取材越来越广泛,不仅有传统话本小说,亦有现实题材故事等。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选文不仅介绍了长沙弹词的起源,还介绍了它的发展历程。
B. 由文中“宋代”“清朝同治年间”“民国”“1927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词可看出本文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
C. 第⑤段画线句“像西牌楼的洞庭春茶馆、黄兴南路的德园、八角亭的大华斋、老照壁的徐松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长沙茶铺茶馆之多。
D. 第⑥段“长沙弹词也创作了不少现实题材故事”一句中“不少”删除后,原文意思没有改变。
【3】根据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思考如何传承长沙弹词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链接材料)2017年,长沙在长沙市剧本创作中心建立和完善长沙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此外,长沙将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将地方戏曲振兴工程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工作。同时还将注重保障戏曲从业人员社会权益,资助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扩大职称评审范围,将转企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并将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
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一种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种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一种美……同学们,美无处不在,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
请将题目《最美的 》补充完整后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