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堕落(duò) 拙劣(zhuō) 分崩离析(bēng) 挑拨离间(jiàn)
B.羁绊(jī) 两栖(qī) 纷至沓来(tà) 怒不可遏(è)
C.蛮横(hèng) 虔诚(qián) 目眩神迷(xuàn) 瞬息万变(shùn)
D.缄默(xián) 污蔑(miè) 行将就木(háng) 强词夺理(qiǎng)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这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表达了对“母亲延安”的深情,展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C.安塞腰鼓是南方少数民族为庆贺重大节日或活动时跳的舞蹈;社戏是中国江南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
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与同时代的韩愈同为“唐宋八大家”。他在被贬到湖南永州后,探山访水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永州八记”。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B. 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 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 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课文《藤野先生》选自《呐喊》。
B. 《春酒》是一首散文化了的诗。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情,抒发了对春酒的无限遐想。
C. 《海燕》的作者高尔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有《母亲》,自传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成功地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
D. 诸葛亮、刘备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桃园结义、白帝城托孤等。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像要倒转过来,许多船帆在狂风中起舞。
B.“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
C.“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学作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D.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辽阔,词风豪放,气魄雄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6、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8)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重峦叠嶂,隐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10)但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7、名著填空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上面文字出自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部作品被誉为“__________”。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C.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的逻辑顺序。
D.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
9、“济”是2022年度推荐热词之一。“济”(jì),本义为过河,如“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引申为救济,如“接济”;又引申为补益,如“刚柔相济”。
请围绕“济”字的含义,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半命题作文请补全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