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D.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一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B.《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C.《与朱元思书》一文写景极有层次。例如课文第二段承“异水”二字,先后抓住“急”和“清”的特点,多角度展示了富春江之美。
D.《三峡》与《答谢中书书》在写景时都写到了猿鸣,然而不同的是《三峡》借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谢中书书》则借猿鸣渲染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问题显然使得这位反应迟钝的发言人感到意外,他立即张目结舌,不知所措。
B.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C.温江以田园、林盘、湿地、花木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D.70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4、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ào)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B.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yǎo)无消息了。
C.他们在客厅里正襟(jīn)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D.街上行人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5、对李清照《渔家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B. 上片末二句的“归”和过片二句的“报”语气衔接联系紧密,可称之为“跨片格”。
C. “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D. “谩”一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唯有幻想,才能尽情尽情抒发胸中愤懑。
6、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______,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
(7)李清照《渔家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感情基调。
(8)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写出将士们忘身报国的决心。
7、仔细阅读下面有关《傅雷家书》的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1】傅雷先生既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又是一位严厉又不乏爱心的父亲。他去世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下边这幅图片是傅雷的好友庞薰琹为作品集设计的封面。请你结合题目中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说说这个封面的创意之处吧。
(注:图片的背景色是蓝色;羽毛笔是白色)
【2】傅雷先生的好友楼适夷称《傅雷家书》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试结合表格中的材料,说说傅雷先生的教育特点。
类别 | 内容 |
教育方式 | 1.亲自给傅聪制定学习计划及教材;亲自督促。 2.吃饭时不允许发出声音,不许挑食。 3.不许用较为昂贵的自来水金笔,用了就被没收。 4.发现孩子创作出乐谱,帮孩子记下,表扬他,并为乐谱起名。 5.在信中教育孩子要爱国,切勿犯政治错误。 |
教育特点 | ___________ |
【3】《傅雷家书》中有少量傅雷的妻子朱梅馥女士写给孩子的信。傅雷夫妇给孩子写信是略有分工的,请看下面两则书信,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比较两封信的异同。
父亲傅雷:结合听众的要求和你自己的学习,以后你的节目打算向哪些方面发展?是不是觉得舒伯特和莫扎特目前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你特别有心得,所以着重表演他们两个?
(1960.1.10)
母亲梅馥:不知道你现在的饮食如何解决的?只要经济上没有问题,对你来说,营养是第一,因为你在精神身体方面的消耗太大,不能不注意。衣食寒暖,不能怕麻烦,千万勿逞年轻,任性随便,满不在乎。
(1960.1.10夜)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羊皮扇鼓(节选)
崔子美
①在陕北寒雪匝地的季节,我挤在涌动的人群中,热热地观看旷野上羊皮扇鼓方阵精彩的表演,心底因之而强烈地嘭嘭作响。
②开阔的山脚下,列立了百十号男女,他们身穿白羊皮褂大红裤子,在群山为背景的大地上等待声音的召唤。有了,是唢呐声,像是从天上忽然落下来的,又仿佛是从地下陡然冒出来的,游丝般苍凉悠婉地响了起来,恍若无影的手指弹在人们的心尖上。
③鼓手们一惊一动,犹如春天里出圈的羔羊,哗的一下冲散而出。在浑亮的鼓乐声中摆首起舞,扭身踏浪。他们挥动百十面扇形羊皮手鼓,嘭嘭敲打,跳起来、缠起来、绕起来、腾踏起来、歌吟起来。忽而似嫩柳在春风间交错,忽而如茂密草地里一群蹦跳的蚂蚱,忽而像身醉心不醉的武士……天色由此一暗,羊皮扇鼓的群体舞蹈灿亮如焰。
④鼓声如雨,一重再重。左手鼓,右手槌,昂首向天,脚下旋转,轻轻地轻轻地敲出一片细语,那是对天的问候,那是对无所不能的上苍的敬畏;再看,鼓手们弯腰行地,状如收割,慢节奏打出一片浑厚之响,应该是他们对大地的感激,是对生长五谷的原野赤诚的祈愿。又一番鼓声激烈,鼓手们踢腿扬臂,阴柔中见刚硬,摇首蹈足,宛转中现强悍。面对面,手挽手,打得狂放,打得自由,打得似雨似风,春潮阵阵,歌颂人的伟大,鞭策着心灵的无边。那訇然而起的呐喊声,泼洒着一种胆气,犹是敢在虎口拔牙,亦能在权贵面前挺胸,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充满拥抱生活的坚定,洋溢着处逆境而不懦弱的奋争。
⑤羊皮扇鼓是一种藏刚于柔、纳火于水的舞蹈,它不仅跳动出了粗犷古朴的美,而且让我体味到了生命的深沉和负重、容忍和期盼,它实实在在渲染了陕北人生存在高梁大峁之间,直面困苦的豁达脾性。无论是巫师手中曾经挥舞过的羊皮扇鼓,还是人员众多的群舞,都能压人心魂。
……
⑥扇鼓来自哪里?应该是在古老遥远的文明之初,羊皮扇鼓就诞生在了游牧民族的手中,驱赶豺狼,传递平安,消解寂寞,也许还曾发展成一种庆祝六畜兴旺的舞蹈。由于扇鼓的饱满浑亮之声,演化为战场上助阵的武鼓,系上铁环,铮铮作响,杀气腾腾。多民族血液融合的陕北,在艰难生存的困苦中,承传了扇鼓,敲敲打打,变为消灾祛病的巫器,哭哭唱唱,一辈又一辈地延续下来。
⑦但是,当二十世纪末的艺术家把它改编成壮美的现代广场舞蹈时,它便更突显了向命运之神挑战以及鼓舞生存的品质。我看过安塞腰鼓洒脱刚猛气壮山河的阵容,我看过洛川蹩鼓的欢腾火热的场面,我也看过威风锣鼓的浩荡和大气。然而,羊皮扇鼓一经打起来,就不能不使人心生悲壮之美。它美在阐释陕北人不畏天命的高贵、不服命运的安排、不惧苦难的风度。可以说,羊皮扇鼓打的是一种解剖人生和慰藉心灵的哲学,告诉你生命不易,应该多些忍耐、多些沉着、多些坚持、多些准备、多些信心。
⑧陕北的羊皮扇鼓呵,一节一节,直打到人的心里去。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2】文章第④段中,作者从羊皮扇鼓的群舞表演中感受到哪些精神内涵?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4】文章结尾说羊皮扇鼓“一节一节,直打到人的心里去”。生活中,能“打到人心里去”的“羊皮扇鼓”还有很多。结合你的阅读或生活经历,你联想到什么?请写出其特点以及对你的心灵的打动。
9、正如未来不会凭空而来,往事也不会随风而逝。过去的欢笑、伤痛、泪水、感动,都会以某种形式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在喧嚣中屏息凝神,你会发现,时光可以倒流,过往可以清晰,生活也就突然拉伸、丰润了许多。
请以“痕迹”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 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2) 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