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琐屑(xiè) 栅栏(zhà) 池沼(zhǎo) 惟妙惟肖(xiāo)
B.颓唐(tuí) 妥帖(tiē) 着眼(zháo) 触目伤怀(chù)
C.轩榭(xiè) 气氛(fēn) 纤细(xiān) 迥然不同(jiǒng)
D.河堤(tí) 踌躇(chú) 脂粉(zhī) 情郁于中(yù)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船篷 撺掇 殒石 豁然开朗
B.羁绊 幅射 燎原 人情世故
C.彗星 帷幕 枯燥 销声匿迹
D.震撼 严峻 静穆 草长鹰飞
3、下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语文课上,张磊同学别具匠心地制作了小玩具,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B. 聪明的当地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家乡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C. 他走进家门,看着满院杂草,触目伤怀,默默地流下眼泪。
D. 这球踢得巧妙绝伦,只见球径直穿过后卫和守门员裆下,钻进了球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B.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5、阅读《泊秦淮》,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古诗文积累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2)__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4)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触景生情流露出对追求利禄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8)《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作者性格安静,不贪荣华富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她穿着白色的坡跟皮鞋,细腻,银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黄色的短袖衬衫。身材纤秀因而显得颀长,皮肤白皙、橄榄形的脸型,一双清澈的眼睛,鼻梁略高而直,未施任何唇膏的淡红的嘴唇紧闭着,颏旁便现出两道细细的、弯弯的、新月形的纹路。微微卷曲的长发,任其自然地舒卷在耳后和颈根。耳垂、颈项都没有任何饰物。尽管鬓边的黑发已经夹杂着银丝,她却并不显得过于苍老;不认识她的人,把她遗忘的人,也看不出她曾是怎样年轻。
她匆匆走着,没带任何沉重的行囊,手里只提着一个白色的圆形纸盒。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部作品?文中的“她”叫什么名字?手里提着的“圆形纸盒”装的是何物?为谁而准备?
《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埂上的里尔克
周华诚
①花香满径——我是说,田埂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金银花是攀爬状,在灌木丛中开出袅袅娜娜的双色花朵。水芹的白色小花细密而整齐,从水沟里举起花束。盛大的柚子花香已然落幕,在与这个季节擦肩而过时居然还留下了一丝余香。天地之间,田野之上,此刻是草木们的大房间,我要赞颂它的丰富与精彩。
②两位朋友来乡野看我,我把他们带到了田埂上。我用这样的方式会客,端出大自然的果盘——蓬蘲(土话叫做“妙妙”)红彤彤的,却并不多了,只有少数几颗藏掖在叶片底下。无疑这是村庄里的孩子们巡查好几遍之后遗漏下的。我们如获至宝,摘下丢进口中,尝到了童年的滋味。酸模(土话叫“酸咪咪”)正在结它的果实,其果实薄片状,一串一串,好看极了,仿佛是直立的枝头挂满风铃。揪来一根酸模,把茎放进口中细嚼,能嚼出酸溜溜的味道,可惜它已经很老了。野燕麦(土话叫什么,我忘了),高出别的杂草一尺两尺,弯腰垂挂它的果实,这种燕麦仿佛是一种粮食,居然迫不及待在这时候率先奔赴成熟之途。我揪下野燕麦的果实,放进嘴里嚼,能嚼出甜丝丝的混合了青草汁水的味道。它的米浆像奶一样白,尚没有凝固。朋友揪了几把野燕麦扎成一束,可以用作插花的好素材。
③桑葚也快要成熟了——我们在田头发现一棵桑树,上面结满果实,可惜想象中的黑紫色果实一颗都没有出现,大部分都只是有点猩红,果子口感偏酸。一只蚂蚁在桑葚枝上勤勉来回,探头探脑,我认为它已经把每一颗果实的成熟日期都编排好了。没有谁能比它更了解这些桑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霸道地摘了几颗桑葚来吃——跟对待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样,除了尽可能多地打开感官去感受,你别无办法。
④这是五月二日傍晚的稻田。朋友来看我,我就把他们带到田埂上。大地田野,此刻俨然是我的居所。我邀请朋友驻足,细细聆听鸟语。鸟们的音色极为丰富,长的短的,低声部和高声部,转调,奏鸣曲,小夜曲……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盛大的演出。这么多种类、如此繁复而长时间、这般阵容庞大的演出,很显然已经让我亲爱的朋友们震撼了。我问他们,对于鸟语乐团的演出有什么看法。他们认真思考,字斟句酌地说:天哪,没想到,稻田里真的有这么多鸟鸣,而且,这么清晰。是的,他们曾在我的微信里听到过鸟鸣,那是我用手机录的《十二秒鸟鸣》,很多人也听过了;但是,一旦置身于真正的原生态艺术现场,那纤毫毕现、纯洁无瑕的音色之美,足以感动他们。
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用任何摄录设备记录、存储、传输这些鸟鸣,都会使鸟鸣的美好损耗过半,每一只鸟儿对于自己声音细微之处的处理,有它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一次发声都融入了它的半生经验。而用手机摄录和传输是对美好声音的轻慢。此时的寂静之声,唯有闭上眼睛,用耳朵来细细聆听,用心灵来触摸感动。
⑥我叫不出那些鸟儿的名字。如果我是一位鸟类摄影高手;或者是一位植物或鸟类的专家——那么我只要远远地打量一下那些鸟儿,就能很容易地报出它们的名号,事情就会变得有趣得多。白鹭两三只,从我们的眼皮底下展翅起飞,过一会儿又有两只从田间起飞,一会儿又有一只起飞,随后又降落。灰头麦鸡、须浮鸥、四声杜鹃、雨燕、树鹨、山鹨、灰山椒鸟、白头鹎等等,这些鸟,一定都是我们稻田里的常客,他们就在这个黄昏,就在我眼前这片尚未翻耕的稻田里起起落落,而我无能为力。我无法言说,无法让鸟儿感受或相信我的热切,并且(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它们似乎对我的态度毫不在意。在这一点上,我发现自己确实有一点一厢情愿。
⑦这是五月二日傍晚在田埂上发生的一切。我还可以告诉你,后来我的两位朋友,就在田埂上蹲下身来,他们在鸟鸣声中,在花香与果实的诱惑下,把草茎子或别的什么塞进口中咀嚼;或者把头探到草丛中间去;或者有一刻,甚至直接趴到野燕麦丛里。我不知道他们在那里干了些什么。
⑧但是,田埂上的傍晚让我想起了里尔克的句子。里尔克说:“创造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连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这个絮絮叨叨的诗人,我相信他此刻就站在我们的田埂上自言自语,“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个原人似地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当我们来到这片稻田,就会回归到天真如孩童的状态——“无论如何,你的生活将从此寻得自己的道路,并且那该是良好、丰富、广阔的道路,我所愿望于你的比我所能说出的多得多。”
(选自《青年作家》)
【注】里尔克:奥地利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1】下列对本文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金银花、水芹和柚子花的花朵及其香味,作者想表现草木不拘于时节的蓬勃生命力。
B.第②段写酸模的果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一串一串果实比喻为枝头挂满的风铃,突出了果实的好看。
C.第④段通过对比,写朋友对在手机微信里和田埂上听鸟鸣的不同感受,表现自然之美只能通过身处其中,用感官和心灵感受才能真正获取。
D.结尾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借用里尔克的话,由实入虚,表达自己对人与自然之间亲密关系的思索。
【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或者把头探到草丛中间去;或者有一刻,甚至直接趴到野燕麦丛里。
【3】作者在第⑥段说“我叫不出那些鸟儿的名字”,随后又列举了“灰头麦鸡、须浮鸥……等一系列的鸟名,这样写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5】文章以“田埂上的里尔克”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9、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有你的性格,我有我的爱好……但就是你我的不同造就了这个多彩的世界。你可以和我不同,你必须和我不同,因为你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以上文字给了你生命的联想和感悟,请以“_________可以不同”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