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生产了废品,不仅劳而无功,还造成了浪费。
B.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任重道远。
C. 翻开这些当前改编的名著,与原来没有什么两样,这真是不一而足。
D. 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忱。
2、小明积累了一些描写二十四节气诗句,其中,描写“立夏”节气的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C.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D.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3、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④②③① D. ⑤③④②①
4、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B.“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句中“微笑着”是定语。
D.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等。
5、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优娄比丘③经论学,伛偻丈人④乡里贤。披衣倒屣⑤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③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④伛偻:特指脊梁弯曲,驼背。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⑤披衣倒屣:形容热情迎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2】请赏析颔联中的“染”、“燃”字的妙处,并说出这一联呈现出的季节特征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季节特征有何不同?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_______。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____________。
(4)写山“奇”的句子:___________。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4分)
下面是从笛福《鲁滨孙漂流记》中摘录的一则“鲁滨孙日记”:
五月四日。出去钓鱼,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当我感到十分厌倦,正要离开的时候,却钓到一只小海豚。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是用绳纰 (pī)搓成的,只是没有钓钩。可是我还是经常钓到足够的鱼来吃。我把它们晒干了吃。
【1】在这则日记中,鲁滨孙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2】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孙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概述两个事例 2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担当的力量
孔子文涵
①和父亲聊天,他谈到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几步一停,一天下来肩膀上全是瘀青和血印,晚上躲在被窝里自己偷偷抹眼泪。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我问他:“这么苦,您吃得消吗?”他笑了笑:“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不禁令人回味,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这种力量究竟源于何处?
②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把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使命感。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爱国爱民之心。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才能用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作为一名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延绵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⑤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24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通读课文,说说“担当的力量”源于哪几个方面?
【3】第②段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概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9、请以“难忘那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