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从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师生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
B. —根稻草丟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闸蟹上却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把“可以”前面的“不”删去)
C.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一部散文集。(把“的作者”删去)
D. 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把“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调换位置)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狡辩 告诫 湿漉漉 相辅相承
B.诀择 腈纶 打寒噤 草长莺飞
C.陨石 缅怀 乌桕树 戛然而止
D.农谚 枷锁 鸟臀目 人情事故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学校"我爱我家”征文比赛中,王磊的文章构思别具匠心,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B.元旦小长假期间,到湿地公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己整修完毕,看上去惟妙惟肖。
D.小明把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妈妈怎么说他也无动于衷。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 ,更宽广的 ,更深邃的 ,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有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有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A.国际视野 战略眼光 历史站位 B.战略眼光 历史站位 国际视野
C.历史站位 国际视野 战略眼光 D.战略眼光 国际视野 历史站位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告诉我们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及时行乐。
B.“志在千里”的“志”指的是统一中原。作者认为统一中原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二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士不已。”
6、古诗文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5)____________,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6)素湍绿潭,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留着棕黄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地往地下一按。刺刀刮着石头哧哧地响着。彼得留拉匪兵没有防备这个突然的攻击,马上吓呆了,可是立刻就拼命往回夺枪。
②保尔用整个身子压住枪,死也不放手。枪啪的一声响了。子弹打中石头,跳到沟里去了。
③A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夺回自己的枪。他扳着枪转了个半圈,扭绞着那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握住不放。这时候,那个彼得留拉匪兵气昏了,猛一推,把保尔摔在地上。可是他还是不能够把枪夺回来。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块倒下去。这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保尔放开手里的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国籍)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文中的A是___________(姓名)。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保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雪天的等待
杨慧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②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③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④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她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等待着……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⑤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母亲病倒了,高烧4 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⑥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⑦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墙壁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⑧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⑨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⑩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改动)
【1】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阅读下列句子,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3】文章第⑦段是插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雪”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作文
题目:因为有你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所在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