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方欲晓现曙光,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对以上诗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动摇了封建道德的统治地位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20世纪初,中国迎来了新的曙光。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虎门销烟
3、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②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③使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 ④是历史的倒退,是一段黑暗的历史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在大国崛起过程中,英国不仅通过殖民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还通过社会变革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下列称号与英国有关的是( )
①海上马车夫②日不落帝国③无敌舰队④世界工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全球通史》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A.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对立 B.造成了地区之间的冲突
C.消除了地区之间的隔阂 D.使世界逐渐连为整体
7、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无力耕种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迫切需要土地
8、岁月沧桑,百年屈辱,下面这张合影拍摄于120年前的北京城。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再次签到不平等条约。这次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 )
A.巨额的战争赔款
B.东郊民巷化为使馆界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9、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其中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
B.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指导思想
C.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明确提出
10、有一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局部抗战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1、(2018·山东蓬莱九上期末卷·3)“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的思想是( )
A. 自由主义 B. 封建神学 C. 人文主义 D. 民主平等
12、“17 世纪,英国人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材料中“旧瓶装新酒”是指( )
A.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B.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C.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制定宪法,确立国王权力至上原则
13、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被称作(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百日维新
D.预备立宪
14、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代表《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A.拉斐尔 B.达·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莎士比亚
15、他的理论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世界“神创论”世界观,不仅在生物学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而且为人类发展观念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该理论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伤、苦难、不幸和绝望一扫而光。”该教义出自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17、人类对法治的追求源远流长,在古罗马的历史发展中,法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十二铜表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 罗马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D. 《查世丁尼法典》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18、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商鞅变法 D. 修万里长城
19、曾在扬州任职,其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这名新罗人是( )
A.崔致远
B.马可波罗
C.张若虚
D.鉴真
20、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下面有关人民海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
B.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C.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
D.2012年,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北伐战争中,________领导的独立团,取得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美誉。
(2)1927年,________________成立,蒋介石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__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2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3、中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_;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号召维新变法的思想家是______。
24、______年,秦朝建立,______年,明朝迁都北京。
25、目的: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__________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6、填空题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中涉及到历史上的两个人物是___和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____说的。
(3)鲁迅评价这部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书是____
(4)____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作者___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___
2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最先践行的是安徽凤阳___________。
28、1924年,为培养军政人才,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________;1927年8月1日,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9、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30、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3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察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该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女皇武则天对科举制度又做出了怎样的创新?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被称为什么?它最早出现于我国的哪一地区?
(3)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哪一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创设这一行政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在中央又由什么机构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4)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其发明者是谁?哪一项发明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著作是什么?
(5)清代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哪两大剧种?
32、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世纪前期,在法兰克实行有条件土地分封,形成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改革是哪次?
(2)日本历史上实现社会转型的两次改革分别是什么?
(3)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什么?
(4)20世纪初,苏俄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采取了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美国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33、看图回答
(1)图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写出图二所示东西方商路名称。
(3)美丽的新疆地区是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你能说出其被统辖的标志吗?
34、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如下图)。
材料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请举出两个具体事例。
(2)材料二反映康有为的什么主张?与材料一相比较,该主张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怎么样?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材料三中有心杀贼的“贼”是指的是?维新派为什么说“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