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2、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3、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5、化学实验室发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碱变质
B.盐酸挥发
C.稀释浓酸
D.试管破碎
6、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7、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8、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花生油
9、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 CuOCu + H2O
B.2Mg + CO2 2MgO + C
C.CO + CuOCu + CO2
D.2NaBr + Cl2 =2NaCl + Br2
10、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降低温度至10℃
D.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11、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O
1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13、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加入的物质 | 酚酞试液 | Fe2O3粉末 | BaCl2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 无明现象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14、由下图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的是
A.镁
B.锌
C.铁
D.铜
15、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除去烧碱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蒸发结晶;⑥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乳酸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 “某品牌”酸奶中含有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乳酸分子共含有12个原子
B.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D.乳酸是一种有机物
17、野炊时将柴火架空燃烧,可使柴火烧得更旺的原理是( )
A.可燃物着火点降低
B.可燃物着火点升高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8、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钙、高锰酸钾
B.混合物:硬水、澄清的石灰水、冰水混合物
C.化合物:臭氧、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D.纯净物: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钠
19、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0、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21、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
A.X>Y>Z
B.Y>Z>X
C.Y>X>Z
D.Z>Y>X
22、多种途径可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下列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吸附
C.过滤
D.沉淀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胶、纤维、塑料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增加肥效,把硝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D.气味能闻得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
24、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NaCl和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所以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分子的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
25、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NO3)2=X(NO3)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Z<X<Y
2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 B |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 ||
C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A.A
B.B
C.C
D.D
2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表示:5 个硫原子_____。
(2)在氮气、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写化学式)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B、C 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
③参与变化Ⅰ中的“”和“
”的质量比为_____。(最简整数比)
28、①Mg2+ ②H2SO4 ③2C60④CO32-⑤,以上化学用语中都含有“2”,请用序号回答:
(1)表示化合价的是________;
(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_;
(3)①和________这两种粒子能以个数比为1:1结合构成化合物。
29、从H、O、Cl、Na、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化学式(只填一种).
(1)非金属单质 .
(2)氧化物 .
(3)酸 .
(4)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5)厨房里的调味品,常用于腌制鱼、肉的盐 .
30、在下列图片和各自意义的表述中,找到对应关系,在答题卡上用字母填空。
①____、②
____、③
____、④
____、⑤
____、⑥
____、
3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 ⅠA |
| 0 | |||||
第一周期 | 1 H 氢 1.008 | 2 He 氦 4.003 |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第二周期 | 3 Li 锂 6.941 | 4 Be 铍 9.012 | 5 B 硼 10.81 | 6 C 碳 12.01 | 7 N 氮 14.01 | 8 O 氧 16.00 | 9 F 氟 19.00 | 10 Ne 氖 20.18 |
第三周期 | 11 Na 钠 22.99 | 12 Mg 镁 24.31 | 13 Al 铝 26.98 | 14 Si 硅 28.09 | 15 P 磷 30.97 | 16 S 硫 32.06 | 17 Cl 氯 35.45 | 18 Ar氩 39.95 |
(1)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的元素是________(填名词),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或“失”)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
A.质子数不同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右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当x﹣y=8时,该粒子符号为____________。
32、家居装修中常用到下列的材料:①玻璃钢,②钢化玻璃,③有机玻璃,④铝合金框架,⑤PVC水管,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数字序号)。
33、金属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1)如图是家用豆浆机,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_____(填物质编号)。
(2)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治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铁制栏杆生锈的方法之一是_____。
(4)路边的太阳能路灯灯柱为铝合金材质,因为铝合金的_____要比铝大。
34、写出对应元素符号或名称:氧元素_______ Na_______
35、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交流讨论:
(1)与图一比较,采用图二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优点是_____.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二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写出实验室制备该气体的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为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钾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6、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A、海水 B、二氧化碳 C、牛奶 D、过氧化氢溶液 E、冰水混合物
F、氢气 G、四氧化三铁
37、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若II装置中装有水,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氧气,请写出K1、K2的开关顺序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I、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最终他看到了Ⅲ中稀盐酸倒流入I中有气泡产生。
(3)丁同学认为将Ⅲ的烧杯换成量简,Ⅱ中的广口瓶装满水,则可以利用I、Ⅱ、Ⅲ装置测定氢氧化钠样品中含碳酸钠杂质的质量分数,丁同学测定方法利用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
38、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一 | 实验二 |
观察固体表面 | 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
(1)由上图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的_________,因此要密封保存。
(2)同学们看到盛有NaOH的试剂瓶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96.0%”,开始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2H2O2NaOH+H2↑+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提出猜想】杂质为_________和NaCl。理由是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和氯化钠没有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样溶于水,并分成两份。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 | 溶液变红 |
猜想正确 |
步骤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___________ | 产生气泡 | |
步骤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反思】
Ⅰ.上述实验中步骤 ___(填写序号)是没有必要进行的;
Ⅱ.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____________。
39、某校实验室在搬迁时,不慎把四瓶无色溶液的标签损坏,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1)各取少量四种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先被鉴别出来的两种溶液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为鉴别剩余的两种溶液,可选择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进行实验,所选试剂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40、在下表栏目空格内,填写正确的名称、化学式、类别 填“有机物”“、酸”、“碱”、“正盐”、“酸式盐”或“碱式盐”
序号 | (1) | (2) | (3) | (4) | (5) |
名称 | 氮气 | ___ | 酒精 | 碳酸氢铵 | 亚硝酸钠 |
化学式 | ___ | Fe(OH)2 | C2H5OH | NH4HCO3 | ___ |
类别 | 单质 | ___ | ___ | ___ | 正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