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后,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报名者大多是以青年学生为主。
B.由于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一个志愿军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C.近年来,不少地方生态环境部门逐步应用新的数字技术,探索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环境监管手段,拓展污染防治方式。
D.“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就如同柔和刚,只有两者兼有,适当运用,一个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一个人才能立足社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瞬息 楷油 疲备 群蚁排衙
B.斑斓 陡峭 包揽 锋芒毕露
C.取谛 修茸 凝望 千钧重负
D.凛冽 闲瑕 辫子 颠沛留离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A.④②③①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⑤③
D.③④①②⑤
4、下列对《朝花夕拾》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朝花夕拾》书名的含义是:早晨的花到傍晚时来拾取,寓指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到中年后回忆写成。
B.鲁迅很喜欢《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的孝道故事。
C.《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美国。
E.鲁迅在《琐记》一文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跳踉(liáng) 自诩(xǔ) 警惕(tì) 赐给(cì)
B. 嗥叫(háo) 牛仔(zǎi) 滑稽(jì) 头衔(xián)
C. 赫然(hè) 够呛(qiàng) 陛下(bì) 撬去(qiào)
D. 膺惩(yīng) 弥漫(mí) 称职(chèn) 区寄(ōu)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拟(nì) 矜持(jīn) 拖沓(tà) 诲人不倦(huǐ)
B.俯瞰(ɡàn) 迸溅(bìng)契约(qì) 鲜为人知(xiǎn)
C.点缀(zhuì)修葺(qì) 校补(xiào)锋芒毕露(lòu)
D.合拢(lǒng)轮廓(kuò) 商酌(zhuó)怏怏不乐(yàng)
7、选出下面几句相关联的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④①③ B.⑤⑥①③②④
C.⑥⑤①③②④ D.⑥⑤②④①③
8、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完成题目。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黑体的词
① 雪骤
②差可拟
③相委而去
④入门不顾
【2】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陈太丘与友期 》这篇短文给了我们在待人处世方面什么启示?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曾子曰:“_______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_______________,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
⑥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江南逢李龟年》中,写杜甫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秋词(其一)》中,刘禹锡描写秋高气爽、鹤冲云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片片蝶衣生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依据文章第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1、两块石头的命运
在很久以前,还是这座不知名的山上,有两块颇具灵性的大石头,被挑选到一个新建的佛寺中雕刻释迦牟尼像。
雕刻师发现第一块石头的材质比较好,决定先雕这块石头。
雕刻过程中,这块石头一直感觉很痛,就对雕刻师说:“我撑不下去了,你别雕了!”雕刻师回答它:“你撑过两个星期就好了,那时候你就会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你只要再坚持一下就有好的成就。”
这块石头忍受着疼痛过了两天,它发脾气:“我不干了!”这块石头不配合,雕刻师就没有办法雕琢,只好把它先放在一旁。
雕刻师把目光转向第二块石头,他问石头:“我现在要雕刻你,会很痛,你能不能忍受?”第二块石头说:“我绝对可以忍受,你就尽你的能力去雕刻好了。”雕刻师得到这样的允诺,就放心大胆地工作起来。果然,在整个雕刻过程中,第二块石头都没有发出一声抱怨,它被雕刻师雕刻成了一座完美的释迦牟尼的佛像。
佛像开光以后,来寺院里膜拜的人太多了,踏得寺院里尘土飞扬。寺院里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把第一块没有完工被废弃的石头打碎铺在地上。那块因为怕痛而拒绝被雕刻的石头,就这样变成万人践踏的铺地石。
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国家天下,都离不开忍耐。成大业要忍,谋生存要忍,解困境要忍。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害怕艰苦挑战的人,是经不住风雨考验的。那些逃避困难的人,始终不会有所成就。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忍受—(_____) 雕琢—(_____)
【2】把文中画“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作者运用了____的写法来写两块石头的命运:第一块石头材质_____,在雕刻的过程中,因为_______,最终成为万人践踏的铺路石;第二块石头材质_____,在雕刻的过程中,因为_______,最终成为___________。
【4】面对两块石头的不同命运,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你佩服哪一块石头?为什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请以“ 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你的写作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