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愈诗“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中的“汝”指的是他的( )
A.妻子
B.侄孙
C.侄子
D.儿子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难于上青天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化为狼与豺 齐彭殇为妄作
C.及其所之既倦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D.开国何茫然 青泥何盘盘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中国而言,很多地方都处在地球对跖点上,“遥远”可谓实至名归。
②电光石火间,手中道具千变万化,近景魔术的神奇令人拍案叫绝。
③从第一次起,普洱就在我的心里占据了挥之不去的地位,这里的一动一静总关我情。
④他一定是夸张了,荷塘再大,莲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席地幕天的绿。
⑤枪林弹雨已经远去,河清海晏的建设年代,需面对各种利益诱惑。
⑥职业资格考试项目的大幅瘦身,既是对证书泛滥、挂证乱象的釜底抽薪,也是对人才活力、行业活力的巨大解放。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别出心裁 映入眼帘 赞叹不已 如烟似雾
B.明察秋毫 幅圆广阔 轻而易举 瞬息万变
C.瞻养父母 归根到底 晶莹透明 微波辐射
D.推陈出新 疏疏朗朗 因地治宜 无声无息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丙申至日 至日:冬至这一天
B.荠麦弥望 弥望:踮脚凝望
C.解鞍少驻初程 少驻:稍作停留
D.清角吹寒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公布珠峰“新身高”——8848.86米。下面是关于此事的三个采访节选片段。
片段一
时间——2020年5月27日
采访者——新华社记者
受访者——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
记者:您曾于1988年登顶珠峰,作为一名老登山人,您怎么看待这次成功登顶?
李致新:首先,我要祝贺今天登顶的队员们,为他们骄傲自豪,他们战狂风、踏冰雪、胜严寒,克服了这么多困难,最终成功登顶。今年正好是中国人首次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60周年。年轻的登山队员再一次诠释了我国老一辈登山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中国登山运动自从开创以来,共有24位勇士长眠于雪山,还有一些登山运动员冻伤致残。登山前辈当年历经的艰险远非我们现在所能想象,今天我们的年轻一代用实际行动向前辈致敬,我们坚信登山精神能够在新时期薪火相传。
片段二
时间——2020年8月28日
采访者——东方网主持人
受访者——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胡炜
主持人:这次登顶测量跟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胡炜:1975年和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主要的任务是登顶,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顺便测一下珠峰的高度,而这次是为了测量而去登山的。1975年我们国家第一次正式的珠峰测量,采用传统的光学仪器,相对来说设备比较落后,那次测量数据是8848.13米。科技的进步,到了2005年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珠峰高程测量,当时只有美国有GPS系统,我们中国的北斗还不成熟,所以采用的是美国的GPS加上进口的一些测量仪器。到了今天,15年以后,2020年负责测量的登山队员在峰顶竖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重力测量,所有这些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珠峰测量的历史也是我们测绘科技发展的历史。这次珠峰高程测量很好地证明,中国制造的测量设备一样可以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片段三
时间——2020年12月8日
采访者——《新京报》记者
受访者——自然资源部国测一大队队长、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李国鹏
记者:此次珠峰测量过程中,队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和你的队员面临哪些压力?
李国鹏:这次珠峰测量非常艰难。比如在攀登过程中,到海拔7790米营地的时候,风特别大,队员们的帐篷都无法搭起来,但是他们还要在大风、暴雪中保护好仪器设备。从前线传回的视频里我们看到,在剧烈晃动的帐篷里,两名队员用手扶着重力仪,确保其不被碰撞。队员们一晚上没有休息,峰顶队员更为辛苦。登顶后,由于测量觇标架设难度比较大,三名队员为便于操作,摘下氧气面罩,无氧操作100多分钟。另外两名队员在零下20多度的峰顶恶劣环境中,摘掉手套操作重力仪和GNSS接收机。
在我印象中,压力最大的时候有两次。第一次,当第二次冲顶受挫后,队员们体力压力、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并且天气预报说从5月20日开始一直到6月5日都没有好天气,这就意味着后期基本没有好的窗口期了,甚至可以说没有窗口期了。第二次,是成功登顶以后,当登山测量队员在登顶后开展测量工作时,仪器设备在极端环境里出现各种警报,一度不能正常工作,能不能在有限的1至2小时内获得必需的测量数据,不得而知。
记者: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是什么在支撑着你们?
李国鹏:习总书记在访问尼泊尔的时候,曾与尼泊尔达成联合公告珠峰高度的协议,因此这是一个必须要去完成的政治任务。珠峰有一部分在中国境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获取能够得到世界公认的珠峰高度。珠峰的高度各个国家都在测,尼泊尔在测,其他国家也在测,获取让全世界都认可的高度,也是我们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当肩负国家使命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时,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峰高程测量的数据1975年为8848.13米,2020年为8848.86米,由此可知,珠峰高度持续在上升。
B.珠峰测量队员或在峰顶摘下氧气面罩,或在零下20多度摘掉手套,以确保设备操作方便和测量准确。
C.本次珠峰登顶可谓一波三折,适合登顶的窗口期非常难得,机会稍纵即逝,最后的一次冲顶终于成功。
D.在峰顶的极端环境里,仪器设备出现各种警报,但队员们成功地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了必需的测量数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三次不同的采访,采访者均根据不同的采访目的和受访者不同的身份,设定了访谈重点和提问内容。
B.我国1960年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2020年使用自主研发的仪器测量了珠峰高度,均有重大意义。
C.2020年这次以测量珠峰高度为目的的、第一次正式的珠峰高程测量,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
D.在2020年全球抗疫这个特殊的时间里,我国成功登顶珠峰进行精准测量,彰显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3】以上三个访谈片段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以对偶的句式,表明作者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 ”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 ”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8、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出自柳永的《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运用对比手法,写从不同视角欣赏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醉翁亭记》中,表达太守既能同醉,又能“自醒”体察万物,体现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表达了欧阳修的豁达和与民同乐的感情。
(2)陶渊明在《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看到夕阳西下,飞鸟结伴而归,以为寻到了人生的意趣,心会而已,真是“_________”了。
(3)有的诗词开篇以景托情,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望西都,_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潼关怀古》
(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用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直接点明宋荣子和列子分别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2)李白《蜀道难》中借助神话传说表现蜀道开凿之困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又冷又硬的被子以及小孩子蹬破被子表现了诗人生活条件的艰苦。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
(宋)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①,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注)①经量:大量土地。南宋度宗时宰相贾似道推行所谓的“经界法”,经界丈量农民的土地,按田亩收税。
【1】此词从题材上来说,是一首讽喻词。此词讽刺了贾似道的飞扬跋扈,讽刺了臣僚的____________,讽刺了醴陵太守的______________。
【2】讽刺艺术是此词的特色,试赏析其讽刺手法。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①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②。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谭乎。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注]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②衅:征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B. 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C. 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D. 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方:古代指天下、各处。或指四方诸侯之国。或指京城以外的地区。文中指天下、各处。
B. 兵革:是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或指战争。文中指战争。
C. 六军:古代泛指禁军,即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唐代专指禁军。文中指军队。
D. 娉: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 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 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 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2)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5月16日是山西聋人女孩宿汝旸的19周岁生日,她和往常一样在太原市聋人学校学习葫芦烙画。一个月前,她通过天津理工大学的入学考试,在全国300多名考生中排名第四,并通过全纳教育面试,将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而就在初中读书时,她曾是全班倒数第一。2017年4月,宿汝旸参加聋人高考单考单招,一口气被北京、天津、南京、长沙和长春的五个大学录取,最终决定入学天津理工大学,学习环境设计。据父亲宿明介绍,天津理工大学对于聋人学生来说,就是普通高考生眼中的清华北大。母亲苏玲说:“她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她会说话,会打手语,我希望她以后能回报社会,当普通人和聋哑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