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绘制知识结构图可以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我国蓝图绘就、前程远大,人民豪迈、信心坚定。这一信心来自于( )
①中国发展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主导世界事务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市对城乡社区协商进行了创新实践。该市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村(居)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民主评议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创新实践( )
①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写照
②丰富了市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
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④是协商民主代替选举民主的有益尝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小明同学在一次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发言,提到了“民为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内容,他发言的主题最可能的是( )
A.人民当家作主,依靠制度保障
B.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
C.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D.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5、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完成下列小题。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角度看,上述观点表明(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要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③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④要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下列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有( )
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聚焦绿色发展,浙江安古依托竹产业,大力推进“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绿色低碳重大项目集成研发和推广。浙江的做法( )
A.使人类能更好享用自然资源
B.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C.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D.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7、从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到“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再到三孩生育政策,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 )
A.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
B.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
C.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D.能够彻底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8、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着力提高政治能力、大力提升业务能力、切实加强全方位管理。这样做( )
A.表明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依法执政
B.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政权,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C.旨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D.会使行政执法人员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9、浙江省政府发起民生实事“好差评”活动,人民群众可通过扫描“民生码”,实现民生信息“码上查”、意见建议“码上提”。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论最确切的是( )
A.扩大政府的行政权,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
B.确保政府的检察权,有利于完善行政执法
C.保障公民的监督权,有利于增强民主意识
D.保护公民的选举权,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10、70多年前,11万筑路军民在“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上创造了世界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奇迹,成功修筑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积淀出催人奋进的“两路”精神,通车以来方便了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极大促进了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两路”是民族团结之路、共同繁荣之路②“两路”的建成表明创新驱动是第一动力
③“两路”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④“两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临近考试,不少同学感到特别焦虑。如图是心理学上关于学习效率与焦虑程度关系的倒U型曲线图,这表明( )
A.要消除一切学习压力,快乐学习
B.焦虑程度越高越能提高学习效率
C.克服学习压力的唯一途径是勤奋
D.保持适度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12、下面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为班会搜集的一组图片,据此推断本次班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践行传统美德
B.延续文化血脉
C.民族精神与时俱进
D.中国价值凝聚人心
13、2022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开幕。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线上线下参展,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首发首秀。这表明 ( )
①世界各国都来我国学习最先进的技术
②我国的总体航展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
③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4、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低矮的平房到高耸的高楼大厦,从一方讲台到“智慧课堂”,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都得益于( )
A.坚持依法治国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民主治国
D.坚持文化自信
15、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开展“有事共商、富民兴庄”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首创全省乡村“无讼超市”、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等。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
①发展基层民主,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 ②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③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各方共形成了485项成果。中国首倡“一带一路”10年来,“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充分体现这一倡议的开放和包容。由此可见,中国( )
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②着眼时代发展大势,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③以务实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道:“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了多重考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成文化、教育、人才、体育强国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8、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伟大建党精神( )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③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要求两岸同胞( )
①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实现心灵契合,增强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④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走向同时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
①国家富强②社会安定③民族振兴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综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而总的趋势是融合。中国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接纳西方文化?这一直是人们思考和争论的问题。
同学甲:外域文化丰富多彩,应全部吸收。
同学乙:外来文化易引发矛盾,应全部拒绝。
上面是两个同学的观点,请你辩析。
22、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国际抗“疫”方面,中国积极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经验和诊疗方案,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并派出了29支医疗专家组。为170多个国家举办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但是在国际抗“疫”合作的紧要关头,也有一些国家的政客将疫情政治化,甚至污名化中国,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愤慨。
有人认为,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国内疫情,但是参与全球抗“疫”付出太多,遭遇太多恶意中伤,得不偿失。
23、 进入冬季,雾霾天气增多。按照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办的统一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周口市人民政府决定2019年12月26日0时-2019年12月31日24时在周口市中心城区实施机动车辆限行、禁行,严格实行交通管制。对此周口市民强烈关注,同学们纷纷展开讨论。
24、难忘的初中时光即将远去。让我们将关爱铭记心间,将感恩践于行动。
| 感受关爱(3分) | 感恩践行(2分) |
家庭 | (1) | (4)
|
学校 | (2) | |
社会 | (3) |
25、下边这组图片中,呈现了“不能违法、不敢违法、不愿违法和自觉守法”四个守法层次,其中自觉守法是公民对守法的高度自觉和理性认同,是守法的最高层次,是法治社会的应然状态。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
(1)作为青少年,要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守法,应如何去做?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坚持厉行法治,从国家层面来看,你认为应当怎么办?
26、 材料: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中发表了文章《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文章指出,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像新冠肺炎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这句话对你有何启示。
(2)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吁?(至少3点)
27、有位著名的漫画家曾告诉年轻一代:这世界多么广大,你们要呼吸的空气和表演的舞台不再局限于你们的国家,而是整个世界。
请问你是如何树立全球观念的。
28、背景材料:2013年11月27日上午9时3 0分,“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1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法庭审理中,林某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上承认投毒行为,但表示这是个巧合。2013年3月29日林森浩与同学一起做实验,当天想起了上次实验中留下来的药品。正好那天在宿舍,黄洋和其他同学打游戏时说起愚人节快到了,他要想个节目整人。林森浩当时看他笑得很得意,又想起曾听说其他学校也有过用毒来整人的事,就在心里暗想,先投毒“整”黄洋,而投毒是为了给受害人开个愚人节玩笑,让他难受些。然而根据警方通报,林某杀人是因与黄洋琐事引起不和,投毒舍友。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4分)
(2)从“复旦投毒案”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