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网站上,“名言警句”栏目备受喜欢。下面几句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基本内容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③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互助、团结、平等、尊重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下列措施中不能直接体现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金秋十月,常盐工业园的中青新常盐智能制造产业园等8个项目正式开工
B.近日,盐丰快速通道(二期)YF3标主线沥青面层摊铺任务已全部完成
C.上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苏北健康管理中心附属医院举行开门试运转
D.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鼓励性措施,支持广大适龄夫妇生育二胎、三胎
3、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以来,双方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中国始终是促进中亚繁荣稳定的坚定力量。这说明中国( )
①坚持互利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②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③坚持命运与共,主导中亚安全与发展④坚持担当作为,构建区域同盟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 )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
②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 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一周年。该协定的签署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一年来,成员国间零关税比例大幅提高,经济增长的红利得到初步释放。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使风险跨国界传递
B.创新和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D.开放带来进步,合作才能共赢
6、下面是文山州某校“改革开放成就展” 橱窗中展出的部分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空间站换班!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 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 | 脱贫攻坚取得标志性胜利 |
【1】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科学技术新突破
B.中国腾飞谱新篇
C.民主政治得发展
D.脱贫攻坚传捷报
【2】这些图片证明了( )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C.中国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7、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30年,全球塑料废物量将从2016年的每年2.6亿吨增加到每年4.6亿吨,使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2023中国可持续塑料国际峰会于6月在上海召开。下列可以作为本次峰会议题的有( )
①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②利用再生塑料打造可持续绿色玩具
③塑料工业节能减碳技术的创新与挑战 ④利用先进回收技术推动塑料循环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武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这离不开( )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感召和指引
③国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西部大开发
C.“和平统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2023年5月1日,《广东省关于香港机动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内地的管理办法》对外公布。政策实施后,香港居民驾车往来粤港两地更为方便、更为自主,对促进香港更好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积极意义。此举( )
A.有利于深化两地融合发展
B.表明“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
C.能确保香港长期繁菜
D.体现香港居民对和平统一的政治认同
11、2023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涉及居民865万户,本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在支持增加停车位、加装电梯、扩大绿化、发展养老、保洁等社区服务,完成从“有得住”到“住得好”的转变。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
①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缩小群众居住条件差异,实现同步富裕
②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③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④说明了党和政府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以下小静制定的低碳行动四种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A.方案一:学习垃圾分类回收知识
B.方案二:选用可再生的材料制品
C.方案三:养成物尽其用文明习惯
D.方案四:少量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13、2023年6月2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这表明( )
A.我国已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B.我国已经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C.百年大计,科技为本
D.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这是因为教育( )
①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2023年9月1日,湖南经视《经视问政》第九期节目现场,老百姓犀利提问,政府相关部门责任人认真聆听,积极解决问题。“经视问政”节目的播出( )
①有利于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
②有利于广集民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③有利于加强国务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④扩大了公民民主权利,让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做法能直接反映这一共识的是( )
①我国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②桂林出台人才引进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
③广西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④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阅读下图,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等特点
②预计2057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快速增长会导致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④当65岁以上人口规模达到峰值后,我国人口总数将出现断崖式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下图是燕燕同学总结的我国人口政策变化情况。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 )
①是立足人口国情,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的需要
②说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③是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④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这次盛会也是一堂读懂中国的“公开课”,彰显了( )
A.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C.当代伟大的中国精神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1、进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的要求也高了,七年级三班的小明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旷课、逃学。老师、家长批评他,他很不服气地说:“学习没有什么用,我不想学就不学。”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22、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有调查显示,中学生是微信人群的主力军之一。下面是小明微信朋友圈中发生的一些故事情景,请你运用与父母、同学、老师、他人交往相关知识写出下列情境中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判断: ;理由:
(2)判断: ;理由:
(3)判断: ;理由:
(4)判断: ;理由:
23、 2019年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回答记者提问。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创新型国家是整个中国“三步走”非常重要的内容。科技创新也有“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左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重要支撑,也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有人认为:国家只要重视教育,就能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你赞成吗?请说明理由
24、【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核心价值】
材料一 文化如水,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能够穿越历史长河的风烟,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自信,作为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自信源于历久弥新。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魅力,是我们的自信之根。
(1)请列举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并说明中化文化的特点。
(2)自信扬帆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我们应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至少3条)
(3)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魂魄”。我们为什么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旗帜?(至少3条)
(4)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步入新时代,我们应如何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5、【消除“霾怨”还我蓝天】
材料一:2014年10月份北京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为迎接APEC会议召开,有关部门采取了汽车限行、企业限产或停产、停止施工等多种措施,终于在11月初让首都居民看到了澄澈的蓝天,有网民戏称之为“APEC蓝”。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欢迎参加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的晚宴上致辞时表示,“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一下北京和其他许多地区出现大面积雾霾的原因。(4分)(两点即可)
(2)你认为国家怎样做才能让“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5分)(至少从四方面作答)
(3)为了“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6分)(至少从四方面作答)
26、材料分析
材料一:我国自古以来主张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从“厚德载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理念,到福建一个村子传承600年的禁砍禁伐的祖训,只要运用各种方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产生巨大的生态价值。
材料二:有人曾预言: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无法复生生命,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要逃离这个梦魇,根本在于树立“生态价值观”。
材料三: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昨天。灿若星辰的中华文明,发源于生态良好的黄河、长江流城;而古丝绸之路上楼兰国的消逝,很大程度是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上世纪来发生的洪水,与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严重破坏不无关系,频频发作的沙尘暴,也跟植被的破坏息息相关。
(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语和祖训共同蕴含的人类智慧。
(2)材料二中的预言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
(3)阅读材料三,说说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哪些作用。
2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________的民主。”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必然性和本性,深刻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现在,我国各地在推动重大决策时,通过多种的民主形式。倾听群众意见,汇集各方智慧,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1)请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结合材料说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什么?
(3)说说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什么?
(4)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要不断积累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态度。
28、热点连线:
20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成为了今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1)上述图片中信息体现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哪些知识?(3分)
从唐宋开始,海州开始出现在横跨亚非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上,借助这个优势,海州富甲一方。如今,昔日的海州已变身为连云港市。我市的海上丝路文化遗产丰富,完全可以和沿线的其他城市相媲美。连云港市准备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需要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市申遗小组对此展开调查工作。
(2)请你以申遗小组的名义设计本次调查活动的步骤。(3分)
连云港处于“一带一路”的地理交汇点,在国家战略的规划中占尽地利。连云港市政府抓住机遇正积极借助“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来助推经济发展,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作为港城市民面对这个发展机遇,我们中学生为助推港城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做些什么?(3分)
筑牢“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希望双方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新机遇新起点,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表示
(4)习近平所说的丝绸之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请你谈谈在“一带一路”这个新的发展机遇践行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