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9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中欧领导人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目标。此新闻事件反映了( )
A.国家之间只需加强合作无需竞争
B.加强交流沟通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C.各国日益加强合作井赢共同发展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领导角色
2、8月30日,重庆市委副书记李明清前往中心城区调研教育强市建设时强调,要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加快提高区县高中办学水平,更好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
③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一份份议案、提案,直指住房、医疗、教育等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个个民生难题得以关注和解决,让人们感受到温情暖意。这说明(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民主活力不断增强,公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和扩大
③发展选举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从2013年实施“单独两孩”到2016年的“全面两孩”政策,发展到2021年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人口政策的调整( )
A.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质量
B.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表明我国已不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这表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D.要坚持走中国道路
6、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下列不能体现习总书记这一讲话主旨的是( )
A.
B.
C.
D.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③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④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你对“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口号的理解是( )
A.我国要先发展教育,再发展科技,后发展经济
B.我国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9、小宁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多学科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探究活动,他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以下学科融合做了解读。其中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 | 学科知识 | 解读 |
① | 班会课: 《真正的自由》 |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 社会规则的约束 |
② | 语文课: 《范进中举》 | 做自信的中国人,就是要妄自尊大,故步自封, 目空一切。 |
③ | 地理课: 《水资源》 |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公民要行使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权利 |
④ | 音乐课: 《爱我中华》 | 我国逐步形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建设法治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三者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全民参与、依法治国
C.依法治党、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D.依法治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1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B.是先富带后富,同等富裕
C.是共建共享,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D.是全民共享,共同享有国家发展的成果
12、在离海洋最远的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依托科技手段,成功养殖出“海鲜”。阿克苏的南美白对虾,伊犁的三文鱼,麦盖提的澳洲淡水龙虾,博斯腾湖的大螃蟹……这体现了( )
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生活更美好
②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④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3年9月23日,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在朝阳区举办,此次论坛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筑牢人才强国之基”主题,采用“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形式,40余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学者齐聚朝阳共论教育未来。这因为( )
A.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B.教育事业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C.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抉择
D.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14、“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
①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②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
③德为准绳有规范作用,法为基石有教化作用
④法为治理国家之重器,法治之力量优于德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据统计,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一个个数字,彰显“双碳”工作的积极成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②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③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主要表现在( )
①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②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创新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④创新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3年10月以来,大连由各中小学核积极响应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的号召,组织学生参加“爱大连、一起约”爱国主义红色研学话动。同学们参观了关向应故居纪念馆,大连中华工学会阳量等红色教育基地后写下了自已的感悟。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爱国就应该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
②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满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
③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上义高度统一
④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3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回望过去,依靠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眺望未来,必须增动力添活力,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这表明( )
A.改革开放任务已经完成,不必再坚持
B.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C.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目标难以实现
19、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挑战,我们应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为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多使用些资源
④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是政治素养提高的重要表现。下列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分析,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严某参加某市政府机关举行的民主评议——参与民主监督
B.村民参与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参与民主选举
C.市民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参与民主监督
D.市民参与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听证会——参与民主决策
21、在一次道德与法治课上,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就我国创新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观点:
请从两位同学的观点中任选其一,运用所学知识作出简要评析。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委宣传部于2022年9月23日,举办“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近年来,山东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江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调整充实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和统筹部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做到依法行政?
材料二 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针对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运而生,实现了家庭教育由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选代升级,全面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通过立法将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为有效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
(2)有同学认为:家庭教育注重美德教育就够了,以法治形式上升为“国事”没有必要,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3、【打造安全和谐苏州】
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苏州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驾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实施全面管理。要求广大市民群众积极配合,并遵守管理规定。于是有人认为:“只要全民守法,就能构建安全和谐的苏州。”
(1)请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网购丰富人民生活】
今天又逢双十一,网购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通过网络平台选购的商品,有不少都是伪劣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相互推诿。对此,有人认为: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让见利忘义的败德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同时要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纠纷成为新的道德要求。
(2)材料中的观点是如何体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的?
24、大学生小梁想利用假期做兼职,帮助补贴家用。她看到王某在微信朋友圈售卖名牌面膜,生意异常火爆,随即在王某处批发面膜并在朋友圈中销售。结果购买了的同学向她反映是假胃名牌。小梁按捺住怒火,到品牌店鉴定确为假货,第一时间赔偿了同学损失后立刻报警。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25、“看着父母平安,我才能安心读书。”辽宁中医大学王冬雪的养母于2014年年末突患脑出血住院手术,紧接着养父又在打工地摔成重伤,为了照顾养父母,王冬雪把他们带到学校,边上学、边打工、边照顾养父母、边偿还债务。她带着患病养父母上大学的事迹被师生们传为佳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王冬雪向我们传递了哪些正能量? (答出4点,4分)
(2)王冬雪自觉承担责任的行为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4分)
26、推进法治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为了更好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下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纲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录目标的建议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把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2)加快法治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
27、【改革进行时】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小岗村的一纸“包干契约”,写下波洞壮阔的时代叙事,深圳蛇口的改革开放主题博物馆,讲述先行者的勇敢探索;奔流不息的黄浦江,见证着“因改革而兴”的“浦东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以200多倍的经济增长带来“史诗般的进步”,更以“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成为“让世界仰望的北极星”。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和政府正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请简要谈谈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必要性。
28、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更好地了解中国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某校九年(2)班的同学在召开了主题为“放飞青春梦想,实现我的中国梦”的班会。有很多同学从中国梦讲到了个人梦想,比如:
李梅同学:做一个导游,带领游客领略大好河山,实现游历全世界的梦想。
王涛同学:做一个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
李米同学:在家乡开一间书店,自己可以多看看书,也可以陪父母多些时间。
陈易同学:有一份稳定工作,收入高一点,让家里再富裕一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的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怎样的关系?
(2)作为青少年,要怎样才能更好实现长大之后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