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的份额仅占 5%。材料表明第二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B.出现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C.促进资本主义对外扩张 D.动摇了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2、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标志国际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 B. 欧洲联盟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3、苏联元帅崔可夫曾说:“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从这段话可得到的主要历史信息有
A.日本获得了战争最终胜利
B.日本和苏联结成联盟
C.中国牵制了日本大量兵力
D.苏联实力弱于日本
4、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的一部“百科全书”的报纸是
A.《中外纪闻》
B.《时务报》
C.《民报》
D.《申报》
5、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之时,国际组织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如图应是哪一国际组织的介绍
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6、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下列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7、人们都怀念她的民主制度,都把她视为民主制度的开端。“她”指
A.阿拉伯 B.古印度 C.巴勒斯坦 D.古希腊
8、《歌八百壮士》中唱道:“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指谢晋元),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方战场”,与此歌相关的著名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保卫大武汉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9、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 红军长征 B. 南昌起义 C. 遵义会议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0、两宋时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全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 )
A.关中地区 B.黄河流域
C.太湖流域 D.珠江流域
11、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伯利克里在演说中曾自豪地宣称:“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与他自豪的原因无关的是
A. 经济繁荣
B. 民主政治
C. 帝国庞大
D. 文化昌盛
12、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西藏人民是从哪年开始“驱散乌云见太阳”的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4年
13、“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在这样的困境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建设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正式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使用
1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取得非凡业绩,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D.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5、稀世珍宝四羊方尊的发现地是
A. 宁乡 B. 龙山 C. 澧县 D. 慈利
16、在17世纪的英国,“当王权还通过一个名叫……的人进行统治的时候,各种地位的人,无论是乡绅还是平民,都为所受的压迫而哭泣,……现在获得了解放。暴政之树的树梢被砍下来了。”“暴政之树的树梢”指的是
A. 克伦威尔 B. 查理一世 C. 路易十六 D. 罗伯斯庇尔
17、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
A.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B.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C.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D.书法、火药、指南针
18、台湾学者柏杨比喻得好,清朝就像一个被晚期癌症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优点的时候,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柏杨的比喻
A.肯定了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优势 B.指责了当时资本家引进机器的做法
C.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根源 D.批评了洋务运动的做法
1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蜀、东晋、隋
B. 蜀、东晋、元
C. 东汉、东晋、北宋
D. 蜀、西夏、元
20、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党魁克洛德·汉莱因希望捷克政府可以答应苏台德地区高度自治。但是西方大国通过一场阴谋,将其割让给德国,这场阴谋是( )
A. 苏台德阴谋 B. 捷克阴谋
C. 英法阴谋 D. 慕尼黑阴谋
21、春秋的首位霸主是(_____________),卧薪尝胆的是(_____________)。
2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______成立。一战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__。
23、唐朝时派遣唐使最多的是( ),( )东渡日本,传去了中国文化
24、14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的________运动,是一场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
25、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 ______ 和西班牙。
26、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在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曾经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帝国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7、“两司马光照史册”指的是司马迁编写的 和司马光编写的 。
28、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进皇家园林 ,进行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将其焚烧。
29、识图填空。
_______年11月,在_______的领导下,俄国_______取得胜利。此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主义国家_______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30、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____日益尖锐。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同时,耕地和_______资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荒。
31、有人认为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32、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提到: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臣窈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敬。国会者,君与民共论一国之政法也。盖出自三权鼎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主与千万之国民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述,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中“立宪法、开国会”等观点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要求,为此,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3)据材料三,并回顾新文化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3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是否有矛盾?请说明理由。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后的占2639项,尤其是1800年到1809年就有924项。1784年4月,英国政府授予瓦特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书,瓦特因此而成为很有钱的名人。马克思曾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都应该使用的发动机。
材料二: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
——C. 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三: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拓展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的了……他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阅读材料一,这一时期英国在交通领域的发明专利还有什么?写出发明者。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以中国为例说明工业革命后“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的遭遇。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