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
B.移走蒸发皿
C.连接仪器
D.放置滴管
2、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腐烂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检查
D.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生活用水是纯净物
3、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本身的体积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B.和
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微粒在不断运动着
D.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导电—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②中若天平指针左偏,应向右盘继续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5、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更快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B | 丁香花开,香满鹤城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
C | 氧气加压液化可以装入钢瓶中 | 加压后,分子变小 |
D | 温度计水银受热体积膨胀 | 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间隔变大 |
A.A
B.B
C.C
D.D
6、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下所示是有关 CO2的知识网络,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C 和 CO都有还原性
B.反应②不可能是化合反应
C.C 和 CO2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D.②和③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实现逆向转化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
B.阳离子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都由同种分子构成
8、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中标有钙、钠和锌等含量。如图是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牛奶营养成分表中的“锌”指的是单质锌
B.X可表示为Mn
C.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
D.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
1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有化合物
B.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或2:1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和
均由分子构成
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粉末状固体
B.滴加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CO2 | CO | 点燃 |
B | CaCO3 | CaO | 高温煅烧 |
C | N2 | O2 | 通过灼热的铜粉 |
D | CuO | C | 隔绝空气加强热 |
A.
B.
C.
D.
1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天然气能被压入钢瓶中——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易被压缩
C.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1.67×1021——水分子很小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15、下列表示1个原子的符号是
A.H2
B.Fe
C.H2O
D.NH3
16、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居里夫人
17、干冰常常用于食品保鲜。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保鲜袋中的干冰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有关实验现象或分析正确的是
A.(I)静置,烧杯内气球无明显现象
B.(Ⅲ)烧杯内形成白雾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
C.(Ⅱ)加水后烧杯内只发生物理变化
D.(Ⅳ)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18、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A.O2
B.2N2
C.Cu
D.SO2
19、将锌片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的质量减轻的是
A.盐酸
B.CuSO4 溶液
C.AgNO3 溶液
D.稀硫酸
20、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开发新能源
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2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及其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饮品名称 | 柠檬汁 | 橘子汁 | 西瓜汁 | 鲜牛奶 |
pH | 2~3 | 3~4 | 5~6 | 6~7 |
A.柠檬汁
B.橘子汁
C.西瓜汁
D.鲜牛奶
22、硅酸钠化学式为Na2SiO3(俗称泡花碱),常用作粘合剂和防火剂。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A.+1
B.+3
C.+4
D.-4
23、氢气的存储是科研热点之一,某物质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其组成元素为镁元素和铜元素。取11.2克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8.0克氧化铜和8.0克氧化镁,则该物质中镁元素和铜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A.1:2
B.2:3
C.3:2
D.2:1
24、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B.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C.教科书循环使用
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2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4
B.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物的类别属于化合物和单质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26、下列工艺品的相关制作,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编制香包
C.雕刻石狮子
D.裁剪窗花
27、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图中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化学,魅力化学”,请回答:
(1)已知试剂A为紫色液石蕊试液,则X是______(填“酸性”、“碱性”)溶液。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______。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为______。
28、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①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气体名称)。 .
②云南水资源丰富,但分别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吸附
B 沉淀
C 过滤
D 蒸馏
29、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果实验室没有pH试纸,又要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性,可选用___试液来进行实验,该试液从紫色变成___色,能确定其呈酸性.
3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请回答:
(1)实验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
(2)实验后,试管中剩余的物质,经过_______、洗涤、干燥可以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32、现有①水 ②铁 ③高锰酸钾 ④医用75%的酒精 ⑤湖水 ⑥过氧化氢 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
33、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用来制造闪光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铝锅等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请写出形成氧化物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3)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主要成分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请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4)下列应用中使用了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 ②使用新型钢材建筑体育场 ③使用碳纤维做体育用品
(5)下列物质:①合金②液氧③稀有气体④冰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6)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___。
(7)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 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 (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Mg (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 (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C.Mg (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D.Mg (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3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亚铁离子_______。
(2)单质铜_______。
(3)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4)硝酸银中银元素显正一价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_____。
35、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1)A内气体是_____,连接蓄电池的_____极。
(2)电解水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3)如何检验B中产生的气体:_____。
36、下列物质①稀有气体②自来水③二氧化碳④氮气⑤葡萄酒⑥矿泉水⑦空气(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
37、下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化学性质和红磷相似。
(1)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4)实验中80℃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8、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G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反应速率太快,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面加以改进:一是把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性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气体,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村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研究。
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_____;装置H的作用是________;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______。
39、小天用47.4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生成二氧化锰8.7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40、请用简便的方法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①二氧化碳和氧气___________。
②硬水和软水___________。
③白酒和白醋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