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反革命政变 D.华北危机
2、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哪次战役中 ( )
A. 丰岛海战 B. 黄海海战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之战
3、下图所示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 )
A.土地革命的成果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北伐的胜利进军
D.国共合作的推动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A.平壤战役中中炮牺牲 B.旅顺战役孤军迎敌
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D.在威海卫,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5、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
B.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6、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人文主义 D.自由主义
7、至2018年中国加入WTO已经有十七年了,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这一事实说明( )
A.我国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对外开放
B.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
C.我国对外开放只有对外贸易这一种形式
D.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大国
8、钱穆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些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的证据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9、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下列表述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亚历山大的东征,客观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B.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封建制走到了尽头
C.克洛维统治时期,封赐制度在法兰克王国普遍存在
D.查理曼大帝去世,标志查理曼帝国走向最强盛
10、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A. 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B. 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D. 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11、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径之一,下面关于下图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这是圆明园的残址
B.位于北京西北郊
C.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下的疮疤
D.是英美联军的“杰作”
12、在朝鲜战场上,他们面对强大而凶狠的对手,绝不退缩;身处恶劣而残酷的环境,坚守阵地,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雄壮史诗。文中的“他们”是( )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3、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近代史上,一些进步的中国人提出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①变法维新 ②自强、求富 ③民主、科学 ④民主共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4、善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B.废除武士特权
C.提倡文明开化 D.推行租庸调制
15、同盟会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中的( )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16、“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看见天旗号,洪福就来到。”从这些民谣中,我们想起
A.洪秀全 B.李大钊
C.邓世昌 D.杨靖宇
17、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民族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其中“8年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
A.沈阳沦陷
B.淞沪会战
C.七七事变
D.武汉会战
18、我国著名作家赵树理是山西沁水人,他的代表作是
A.《狂人日记》 B.《马路天使》 C.《小二黑结婚》 D.《愚公移山》
19、下图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C.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表( )利益的政治制度?
A.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B.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C. 资产阶级和农奴 D. 农民和工人
21、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______
22、____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____》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3、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83年,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____已基本在农村普遍实行。
24、目标:破袭日军的________,摧毁日伪据点。
2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________》。
26、1951 年,__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促进了民族大团结,这也是___________制度在西藏的成功运用。
27、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运动。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________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5)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________
(6)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________
(7)解放战争中“全国性的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________
29、_______年12月,中共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0、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立“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原则”即九二共识,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和平统一、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请列举4个经济特区?
32、(1)中共一大党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中共一大的意义?
33、完成下表。
人物
| 文学作品(最好是本期所学)
|
聂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赵树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徐悲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鲁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郭沫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件开叙之例,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南京条约》
材料二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马关条约》
材料三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限于附件图上标明如后。
——《辛丑条约》
(1)材料一是哪次战争的结果?这次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涉及的战争前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何种变化?材料二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条约中,哪一内容反映了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