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下列史论结合不正确的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深圳等经济特区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高考制度的恢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D.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2、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公车上书
③百日维新
④戊戌政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小华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张学良、兵谏、和平解决。他研究的主题是
A.天京事变
B.华北危机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5、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的开放
C.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B.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
7、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以下史实属于古田会议内容的是( )
A.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
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8、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屈辱”与“抗争”有直接联系的有
①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京师大学堂
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属于国共两次合作的相同点是
A. 合作方式
B. 斗争目标
C. 统一的领导机构
D. 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1898年“戊戌六君子”被害于北京菜市口,其中临行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1、“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下列有关《临时约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了一些人民的基本权利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具备了资产阶级宪法的性质 D.是孙中山制定并颁布的
1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国歌还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警示国人要
A.居安思危
B.奋发图强
C.知耻后勇
D.不畏艰险
14、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列强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侵略权益而发动战争的
B. 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急于扩大中国市场
C. 列强侵略的力量增强了
D. 清政府再次暴露了它的腐朽没落
15、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并成功收复新疆的是( )
A.曾国藩
B.张之洞
C.李鸿章
D.左宗棠
16、蒋介石在全面内战爆发后,开展全面进攻。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占领了( )
A.张家口
B.孟良崮
C.青化砭
D.沙家店
17、“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国人最大的感受。”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8、新文化运动期间写成的,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吃人社会的新文学作品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新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革命论》
19、与下面的邮票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20、“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场景的史实发生地是在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_。
22、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3、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和________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4、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_________,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
25、1949-1956年被称为____________;1956-1976被称为____________;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____________。新中国刚成立时的社会性质是____________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进入____________。
26、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___________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___________”。
27、全民族抗战:在___________会战中,___________壮烈牺牲。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其他读熟)
⑧中共七大:时间:地点:内容105-106页:123确立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___________
⑨抗日战争的胜利:___________。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台湾(1895年4月~1945年9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9月回归)回到祖国的怀抱。原因:107页意义:107页最后一段
28、“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以定人同归于尽”。由此场景的史实是 (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黄海海战 D. 三元里抗英。
29、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____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30、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
31、《马关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32、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人民在国势沉沦中顽强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清朝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侵华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西方列强是哪一国?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3)中国近代史不仅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请你列出其中一次反侵略或反封建的斗争,说出一位印象最深的民族英雄。
(4)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侵略和清朝统治的日益腐朽,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为改变中国的命运,请你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者的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
材料二: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请说出材料一所提的改革运动指的是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两个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开始于哪个城市?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34、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材料二: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三: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这段对话内容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息息相关?写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运动性质是什么 ?如何理解这一事件取得初步胜利?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展现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