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新竹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民报》上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三民主义”,它不包括( )

    A.民主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权主义

  • 2、下侧报纸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B.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3、“日本侵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段文字描述的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民族抗争

    B.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 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国家和人民的帮助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

  • 5、在抗击八国联军的天津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清军将领是

    A.张德成

    B.赵三多

    C.聂世成

    D.朱红灯

  • 6、1947年底,解放区各级党政机关组队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A.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

    B.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工农武装割据

    C.组织根据地实施反“扫荡”

    D.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7、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是1950年

    B.范围是全国境内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 8、谁镇压了维新变法运动.

    A.光绪帝

    B.慈禧太后

    C.荣禄

    D.八国联军

  • 9、《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A.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 10、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的完成

    C.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D.淞沪会战的爆发

  • 1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国民经济恢复

    B.三大改造

    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 12、参考下图结合《人民日报》连载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现象, 你认为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土地改革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 13、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 田汉

    B. 冼星海

    C. 聂耳

    D. 徐悲鸿

  • 14、“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与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

    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 1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实行改革开放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16、《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A.左宗棠

    B.洪仁玕

    C.曾国藩

    D.黄兴

  • 17、“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其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光绪帝(1898年6月11日)”上述材料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 18、“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这说明洋务运动(       

    A.培养了近代化的人才

    B.建立了新式海军陆军

    C.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19、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1949年,从农村奔涌的洪流席卷城市,中共将中国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新时代”指的是(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当家做主

  • 20、如下图所示民国纸币上的时间是公元(     

    A.1913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45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____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 22、抗战胜利前夕,在延安召开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23、1966年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___________(人名)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___________、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内乱。

  • 24、文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魏源编著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著作是

    (2)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3)《狂人日记》提出打倒吃人的礼教。该作品的作者是

  • 25、孙中山在《申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判断对错)

     

  • 26、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 27、揭开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镇压________运动。

  • 29、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会议。

    (1)会议召开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3)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30、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位于-----

    (2)开国大典的举办地-----

    (3)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诞生在-----

    (4)浦东开发区位于-----

  • 32、岁月沧桑,一部近代史就是中国人不屈不挠抵抗侵略,探索救国救民的奋斗史。

    (1)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列举一位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并简要说明他的事迹。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农民阶层和地主阶级也奋起反抗。请各举一例抗争的史实

    (3)当祖国面临列强的侵略时,中国人都行动了起来,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 33、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转折性历史事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请谈谈你对此观点 的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士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中提出了哪两大口号?该事件的开展对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的意义?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通过这一运动,试图在中国确立哪一政治制度?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 孙中山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指的是哪一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史学界对这一“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四:

    (4)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该运动的开展之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有何意义?

    (5)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发现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