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海北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占领南京不久,即派出2万余人的部队远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冀图占领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轻敌冒险,很难成功。”材料评述的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太平军北伐

    D.天京保卫战

  • 2、被誉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 3、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4、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

    B.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 5、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6、“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按照这三个人物归类的标准从下列选项中再选一个(       )

    A. 李鸿章   B. 谭嗣同   C. 孙中山   D. 林则徐

  • 7、观察图一,可知当时实行(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 8、我国是世界上能造核武器、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五个国家,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

    A.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B.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C.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D.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A.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D.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制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戊戌变法﹣﹣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应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公车上书

    D.辛亥革命

  • 12、1952年土改完成后,一些地方在总结土改的情况时说: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地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材料说明了  

    A.土改分批推进的政策让各个阶级满意

    B.土改的总路线正确得当

    C.土改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普遍高涨

    D.土改实现了伟大的变革,有一定进步意义

     

  • 1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打开中国市场

    B. 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C. 保护正常的鸦片贸易

    D.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 14、下图是郑州网红打卡地,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土、发扬革命传统而修建的,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时间是

    A.1922年2月

    B.1923年2月

    C.1923年9月

    D.1923年7月

  • 15、   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按租地建房的权利。”“   ””上应该填写

    A.英国 B.英法 C.日本 D.八国

  • 16、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一片宣言中说道:“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救邻则是自救。”由此,毛泽东作出的决定是

    A.举行开国大典

    B.实行土地改革

    C.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一五计划”

  • 17、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从本质上看,“宋案”反映了

    A.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C.袁世凯与宋教仁的权力之争

    D.日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 18、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 19、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新中国第一份经济类报纸。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 20、下列图片共同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A. 巩固新生政权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发展国民经济   D. 反抗外来侵略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 ______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______ 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以身作则,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 22、黄海战役中与舰同沉的爱国将领:___

  • 23、____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 24、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2014年,全军政治工业会议在____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25、三大改造过程中,农业合作化开始实行______的原则,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政策。

  • 26、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

  • 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请根据提示填写出有关教育的相应内容。

    (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_

    (2)清末状元   ________回到家乡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实业救国”道路。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 28、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当前,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________---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2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楷模的解放军好战士是________

  • 30、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919年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民主与法治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保障,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哪部文献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此次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起了什么制度?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哪一机构制定的?

    (3)在哪一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举例说明。

    (4)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探究,你认为要如何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当地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也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后每年的十月一日成为我国的什么节日?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宣告了我国哪一地区获得解放?其解放的方式是什么?

  • 33、简述戊戌变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领导这次变法的属于资产阶级哪一派别?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武装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军建立了哪个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红军不怕远征难”“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在哪个地区胜利会师?

    (3)“远征”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4)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的反动政权是哪一年成立的?这个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