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北海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

    中国同盟会成立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

    军阀割据

    中国陷入了混乱的局面

    A.A

    B.B

    C.C

    D.D

  •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中外纪闻》   B. 《民报》   C. 《新青年》   D. 《每周评论》

  • 3、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强令剪辫、先生某君、鞠躬握手”这些内容反映的是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 4、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下面属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是(     

    A.

    B.

    C.

    D.

  • 5、假如你是1935年的一名在北京读大学的学生,你当时可能参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 6、工业化是我国百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辱,不再受贫穷生活的保证,而第一个五年计划吹响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下面有关一五计划表述错误的是(     

    A.“一五”计划是在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

    B.“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美国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实施了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桥,二铁,三公,四厂”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显著成就。

  • 7、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导致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

    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③领导集体的腐败和内讧

    ④资本主义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 8、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以下对这一公祭仪式理解正确的是(  )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   

    ②加强军备,积极备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③维护和平、正义、良知,避免悲剧重演 

    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 10、1938年春天,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 11、1912年1月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历史由此翻开新的一页。这件大事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光复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爆发五四运动

  • 1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13、1856年的中国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封建半殖民地

    C.殖民地

    D.社会主义

     

  • 14、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

    A. 北伐战争胜利   B. 抗日战争胜利

    C. 解放战争胜利   D. “一五”计划完成

     

  • 15、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中,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得到的正确判断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 16、1947年刘伯承和邓小平收到毛泽东亲自起草的“3A”级密电。在党中央一声令下,刘邓大军只有两个“二话没说”:一是“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直出大别山”;二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这最能体现刘邓大军(       

    A.大局至上、敢于担当

    B.心系群众、一心为民

    C.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D.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 17、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一大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起到核心和纽带作用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归根到底,这条“正确道路”指的是(     

    A.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

    B.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C.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9、1949年10月1日,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时,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纪元。对于“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20、随着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下列人物和著作搭配正确的是(     

    A.章炳麟一一《猛回头》

    B.孙中山一一《警世钟》

    C.陈天华一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D.邹容一一《革命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同仇敌忾,全民抗战。

    (1)1935年,面对华北危机,北平青年学生掀起“_________”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运动。

    (2)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7月,在保卫北平的战役中,赵登禹、_________将军壮烈殉国。

    (4)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22、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

     

  • 23、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确定以《________》为代国歌。

  • 24、______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 25、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 26、________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________、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 2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________年底。________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17年,中共________(会议名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8、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____革命的重要成果。

  • 29、________》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0、太平天国永安封王封______为东王,封______为翼王,后来又封从香港回来的______为“干王”。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谁?拿破仑创造的奇迹包括哪些方面?

    (3)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事件,对两国社会制度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者。

    (1)《狂人日记》

    (2)《女神》

    (3)《骆驼样子》

  • 33、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毛泽东在十年内战中的两次“改向”,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

    材料一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开始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大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一中的“起义”指哪一历史事件?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结果如何?对中共探索革命道路起到什么影响?

    材料二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在斗争中红军人员损失过半。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改向,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开始了战略转移,这一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红军此次改向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这一战略转移最终胜利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