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画面中的工人师傅干劲十足,正在钢铁厂火炉前认真检查炉火。该画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2018年4月8日,“海稻86”成功面世,意义非凡。“杂交水稻之父”再度让中国人沸腾!“杂交水稻之父”是
A. 邓稼先
B. 聂耳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3、辛亥革命之后,如果有人想当皇帝或者拥护他人做皇帝,会被认为是个疯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军队实力壮大 B.帝国主义扶助袁世凯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实现
4、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①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④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历史结论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支撑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除联合国以外,还包括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上海合作组织
7、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是:( )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 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8、观察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沙俄割占中国的领土集中于东北地区
B.沙俄割占中国的领土集中于西北地区
C.主要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
A.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0、“凡天下田,天下人同排”“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出自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三民主义”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1、某城市有一座雕塑,其主题是“怒折烟枪”,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12、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开启中国近代化闸门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3、八年级(2)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观点,其中最有力的依据是(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丧失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组合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虎门销烟
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天津条约》——安庆起义
D.《望厦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能快速崛起和我国的哪项政策有密切关系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16、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这个早期组织的主要创建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陈独秀
17、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革命志士是( )
A.黄兴
B.刘道一
C.秋瑾
D.徐锡麟
18、下列法律文献中明确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 )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在分析清政府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时,史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统计到如下数据: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1840年清朝有八旗兵80万,侵华英军只有7000人,后才增至2万人。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综合国力是战争胜败的关键 B.中国实力强于英国
C.战争胜败不能简单归因于实力强弱 D.英国科学技术先进
20、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下列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21、背景: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________。
22、1895年4月_________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
23、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窃取。
24、在中国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开创于________(朝代) ______年废止。
25、1899年,美国提出的“_____”政策反映出它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取得的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6、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__。
27、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请你写出下列反映北京历史的有关史实。
(1).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
(2).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3).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运动
28、1894年,日军占领____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1937年,日军占领____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9、“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写道:“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是______。
30、文化大革命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______。
31、20世纪初的中国,“民主共和”成为众多国人的共识与追求,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3)为捍卫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起了反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斗争,写出这些事件名称。
3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哪一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3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绩,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后,某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我国工业起步时期的一项重工业成就。
(2)“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制度确立”是在什么时候?
(3)“出现失误”指哪些重大的失误?
(4)谈一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
(2)依据材料二: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解放军占领了哪座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