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贵港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画面中的工人师傅干劲十足,正在钢铁厂火炉前认真检查炉火。该画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 2、2018年4月8日,“海稻86”成功面世,意义非凡。“杂交水稻之父”再度让中国人沸腾!“杂交水稻之父”是

    A. 邓稼先

    B. 聂耳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 3、辛亥革命之后,如果有人想当皇帝或者拥护他人做皇帝,会被认为是个疯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军队实力壮大 B.帝国主义扶助袁世凯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实现

  • 4、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①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④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5、下列历史结论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6、支撑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除联合国以外,还包括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上海合作组织

  • 7、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是:( )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 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 8、观察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沙俄割占中国的领土集中于东北地区

    B.沙俄割占中国的领土集中于西北地区

    C.主要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9、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

    A.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 10、“凡天下田,天下人同排”“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出自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三民主义”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11、某城市有一座雕塑,其主题是“怒折烟枪”,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 12、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开启中国近代化闸门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 13、八年级(2)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观点,其中最有力的依据是(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丧失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4、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组合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虎门销烟

    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天津条约》——安庆起义

    D.《望厦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能快速崛起和我国的哪项政策有密切关系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 16、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这个早期组织的主要创建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陈独秀

  • 17、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革命志士是(     

    A.黄兴

    B.刘道一

    C.秋瑾

    D.徐锡麟

  • 18、下列法律文献中明确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19、在分析清政府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时,史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统计到如下数据: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1840年清朝有八旗兵80万,侵华英军只有7000人,后才增至2万人。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综合国力是战争胜败的关键 B.中国实力强于英国

    C.战争胜败不能简单归因于实力强弱 D.英国科学技术先进

  • 20、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下列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背景: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________

  • 22、1895年4月_________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

     

  • 23、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窃取。

  • 24、在中国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开创于________(朝代)  ______年废止。

     

  • 25、1899年,美国提出的“_____”政策反映出它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取得的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26、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__

  • 27、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请你写出下列反映北京历史的有关史实。

    (1).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

    (2).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3).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运动

  • 28、1894年,日军占领____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1937年,日军占领____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 29、“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写道:“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是______

  • 30、文化大革命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20世纪初的中国,“民主共和”成为众多国人的共识与追求,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3)为捍卫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起了反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斗争,写出这些事件名称。

  • 3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哪一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 3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绩,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后,某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我国工业起步时期的一项重工业成就。

    (2)“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制度确立”是在什么时候?

    (3)“出现失误”指哪些重大的失误?

    (4)谈一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

    (2)依据材料二: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解放军占领了哪座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