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年mǎo 一摞书1uò 亵玩xiè 鲜为人知xiān
B.契约qì 宗璞pǔ 吞噬sì 毋庸置疑wú
C.孤零零1īng 1īng 羸弱1eí 菌子jùn 忧心忡忡chōng chōng
D.马嵬坡wéi 猥琐wěi suǒ 孱头càn 不绝如缕lǚ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大年在教育科研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培养了一批优秀地球科学人才。
B.美国蓄意挑起争端,让贸易战不期而至。
C.邓稼先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为中国核武器的开发和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D.你看他一路小跑过来,姗姗来迟了。
3、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摩——血搏章鱼(《海底两万里》)
B.刘备——桃园结义(《三国演义》)
C.猪八戒——二反天庭(《西游记》)
D.林冲——火拼王伦(《水浒传》)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节的代表对于报告中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随声附和。
B.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入夏以来,酷暑难熬,这使得原来滞销的空调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那字迹铁画银钩,刚劲有力,锋芒毕露,光芒绽放,气冲斗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下发《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后,积极打造新课堂,其势头如雨后春笋。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我市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事关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繁荣与稳定。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因具备高强度、高柔性、高透光性、高导电导热性等特性,石墨烯一经发现,便高度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
B. 2019北京世园会是继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展活动。
C.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月等一系列行动,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D. 全国安全生产局面虽然总体稳定向好,而且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葺(qì) 竹篾(miè) 海市蜃楼(shèn) 忧心忡忡(chōng)
B. 伶仃(tīng) 吞噬(shí) 鲜为人知(xiǎn) 盘虬卧龙(qiú)
C. 迸溅(bèng) 伫立(chù) 千钧重负(jǔn) 忍俊不禁(jìn)
D. 凛冽(lǐn) 羸弱(yíng) 心有灵犀(xī) 诲人不倦(huǐ)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①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踌②踊③ 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④望⑤,官员入文庙⑥,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注释)①仉:zhǎng。②噼:bì,通“蹙”,仆倒。③踊:跳。④朔:农历每月初一。⑤望:农历 每月十五日。⑥文庙:祭祀孔子的庙。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陶后鲜有闻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亭亭净植
④濯清涟而不妖
【2】把语段《爱莲说》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4】语段(甲)中作者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乙)中孟母考虑到环境对孟子的影响而三择其邻。两个语段观点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
(5)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6)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9)《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扑朔迷离”,来自《木兰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那时·那人·那书
张淑娟
①三十多年前,我出生在农村,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大清河边度过的。
②记得那时,爷爷每天都去河边放羊,我特别愿意跟着爷爷,尤其到了夏天,河堤上的树木枝叶浓密,整条河水都被树荫包围着。我在河边捉蚯蚓找田螺,常常玩得不亦乐乎。爷爷抱着他的收音机,一听就是一下午。有一次,爷爷把我叫到他跟前:“这条河叫什么河,你知道吗?”“大清河”,我脱口而出。“会写吗?”说着,爷爷用手拿起一截小木棍儿,另一只手轻轻抚平被水浸过的沙地,然后一笔一画地写了一个字。“古人啊,早就知道人是最厉害的,他们以人为大,所以,这个字造得很像一个站立的人。”看着地上的字,听爷爷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原来认字也可以这样有意思。
③慢慢地,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大概七岁的时候,我就能和爷爷一起听评书了。因为喜欢评书,所以我特别爱看连环画,《岳飞传》《大战爱华山》《小商河》这些好看的小人书,曾让我痴迷了好长时间。有一次,我因为太专心竟然忘记了吃饭。奶奶嗔怪我变成了书呆子,爷爷反而乐呵呵地说:“爱看书是好事儿啊!多读书,别人抢不走。不读书,别人也替不了。”爷爷鼓励我多读书,但是他反对我死读书。小学二年级的那个寒假,爷爷拿起我的小人儿书翻开岳飞激战的一页,他用大手盖住下面的小字然后问我:“这一页讲的是什么?”凭着超强的记忆力,我得意洋洋地复述出那些烂熟于心的文字。满以为爷爷会夸奖我,可是,爷爷却不停地反问我追问我,我只好调动全部词汇,尽力把那张图说得更完整更详细。最后,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
④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我从未感到过枯燥或孤单。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我依然喜欢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图书馆。读书慢慢变得和一日三餐一样重要,一些感触开始在心里慢慢累积,慢慢地,我也开始尝试写一些文字。2001年,我的一首小诗和一篇散文先后在两家刊物发表,我开心地领到了一百多元的稿酬,那次回家,我特意向爷爷炫耀了一番。读大二的那个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我赶到家的时候,爷爷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我泪流满面地喊他,他才勉强睁了一下眼,很快,那眼神就望向了奶奶。我只顾伤心地哭,却不知道这临终的一眼饱含着怎样的深意。直到爷爷下葬后的第三天,奶奶才把我叫到屋里,她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钱。“这是你爷爷卖羊剩下的钱,让我留给你……”话还没说完,我和奶奶已经泣不成声。那群羊跟了爷爷很多年,那是他这辈子唯一的积蓄。爷爷子孙满堂却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读书。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
⑤如今,走到了中年,突然发现,小时候的经历对我的影响竟是那样深远:当初,爷爷用小木棍儿教给我的字,每天还活跃在我的眼前,我依然很享受翻开新书的瞬间。“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过书才能在琐碎庸常的生活里妥善地安置自己。爷爷只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他没有说过太高深的道理。可是,他却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就如同没有白受的苦。爷爷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可是,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清明的世界,还有一个温暖的春天!
【1】选文写了我与爷爷之间的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请从修辞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
【3】选文第④段说:“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文中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11、现代文阅读
印痕行为,动物的学习天赋
①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老头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
②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
③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痕行为”。
④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
⑤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难学会飞行了。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
⑥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物。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
⑦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地肩膀上。施美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⑧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动物“印痕行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直接印象造成的。
B. 印痕行为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C. 印痕行为对动物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
D. 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
【2】下列对文段内容、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动物的印痕行为”,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 本文由“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说起,可以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C. 第⑤段中,“目前”“据估计”“可能”等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D. 第⑦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动物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这就是印痕行为的表现。
B. 动物的本领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因为神经系统只有在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进行印痕学习。
C. “印痕”学习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需一次或数次经验,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
D. 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饲养员工作时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这是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
12、题目一: 我想对您说
要求:(1)题目一要补充完整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