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烙印》《死水》。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
C.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
D.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什么叫长大?就是我们终于体会到有一件事情不再那么迷人,有更迷人的事情值得追求!每个人的长大皆如此,我们学会把目光从狭小的书桌、方寸的屏幕、局限的友人,转向更加广阔的未来,放下该放下的,拿起该拿起的,果敢、坚定、沉稳!
A. 句中的“终于”“不”都是副词,“从”是介词。
B. 句中“狭小的书桌”“方寸的屏幕”“局限的友人”是偏正短语。
C. 句中“的”“那么”是助词。
D. 句中“果敢”“坚定”“沉稳”都是形容词。
3、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 )
A. 纯洁高尚 全面衡量 热烈响应 热切希望
B. 灿烂异彩 重放光明 热情鼓励 放射光芒
C. 分析成分 巩固胜利 战胜敌人 散发香气
D. 感觉良好 完全彻底 修饰限制 搭配适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下发《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后,积极打造新课堂,其势头如雨后春笋。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我市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事关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繁荣与稳定。
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本文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D.《卖油翁》,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存在感其实不是锋芒毕露,而是一种让人舒适又信赖的感觉。
C.他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电影《阿拉丁》中与原版不一样的画风。
D.“五四”运动中,他是一个忧心忡忡,胸怀大志的热血青年。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B.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C. 考试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D. 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词语
(1)涉猎
(2)往事
(3)更
(4)见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4】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9、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
(2)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
(3)_____________,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
(5)______________,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
(6)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暮江吟》)
(7)不管走多远,家乡永远是我们眷恋的归属。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借“________ ,________”诗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以“________ ,________”诗句借景抒情,寄托自己思亲思家之情。
(8)《木兰诗》中夸张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班会
李良旭
①我刚接手四年级(2)班的时候,前任就拿着花名册,向我介绍每个学生的情况。她说得很详细,每个学生的学习、性格、爱好、特长都一一作了介绍,我很感动,还没和学生们见面,我就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带好这个班充满信心。
②当她就要合上花名册时,我指着花名册上许冬冬的名字说:“这个学生还没介绍呢,漏掉了。”她听了,好像一下想了起来,“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说:“这个学生太平常了,我带这个班几年了,对他几乎没印象,有几次他没来上学,我都没有发现。”听她这么说,我心里突然有一种怪异的感觉。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③这天,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班。学生们大概都听说了要来新老师,一双双眼睛里都带着好奇打量着我,有几个正在教室里打闹的男生,看到我走了进来,立刻停止了打闹,悄悄地向我这边挤眉弄眼。不用介绍,那几个男生的名字,我已猜到了。
④上课了,学生们都坐在座位上,一个个抬着头,准备听我这个新老师给他们上第一堂课。我首先向同学们作了自我介绍,然后拿起花名册点名,我要求点到名字的同学喊“到”,然后站起来,让我认识一下。当我报出许冬冬的名字时,只听到一个很小的声音,我抬眼找了一遍,才发现在墙角站起来一个人,那男孩瘦瘦的,一脸腼腆、拘谨的神色。我向他笑了笑,还特意说了句:“请坐下!”就这一个不起眼的举动,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不少学生向他那边望了望,又望了望我,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⑤几天后,我通知班上的学生,叫他们下午放学不要走,我要开班会。因为学校临时有个会,我迟到了半个小时来到班上,我推开门一看,只见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许冬冬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我问:“其他同学呢?”他小声地回答:“都走了!”我问:“你怎么不走?”他腼腆地答道:“老师说要来开班会,肯定会来的,我不敢走,我怕倒霉。”我听了,心头一热。“你说得对,今天的班会照常开,我的班会就开给你一个人。”许冬冬听了,惊讶得两只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
⑥我站在讲台前,开始开班会。许冬冬静静地听着,硕大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我看到,许冬冬听得很认真,有时腼腆一笑,有时抓抓自己的脑袋。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结束了。我站起身说:“今天的班会开得很好,许冬冬同学听得很认真,希望你再接再厉,把学习搞好!”许冬冬背起书包兴冲冲地走出了教室。我看着他的背影,发现他的腰杆明显挺直了。
⑦那次班会后,我发现,许冬冬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班上的许多事情,他都积极主动参与,他还参加了班级演讲团。他的身边有了朋友,教室里常常有人喊许冬冬的名字,不一会儿,回响起清脆的回答声。看着许冬冬一点一滴的变化,我很欣慰。
⑧不知不觉,我带的这个班小学就要毕业了。几年下来,我和这些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要学生们即兴发表演讲,谈谈这些年来的收获和感想。同学们一个一个走上台来,讲着讲着,流出了眼泪。
⑨轮到许冬冬,他走上台来,深情地说道:“我曾经是一个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的孩子。自从老师为我一个人开了班会后,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一颗星。这颗星虽然没有倾城的光芒,但在漆黑的夜空中,依然发出璀璨的光芒,它也是银河系中一颗不可替代的星。”
⑩很多年过去,对许冬冬的话依然记忆深刻。不见倾城的星,但必须要看到每颗星散发出的光芒.这是我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听她这么说,我心里突然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我”为什么会有“怪异的感觉”?开头两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说,不少学生“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学生,请写出你此时的心理活动。
【4】“这颗星虽然没有倾城的光芒,但在漆黑的夜空中,依然发出璀璨的光芒,它也是银河系中一颗不可替代的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5】你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不见倾城的星,但必须要看到每颗星散发出的光芒,这是我一个做教师的责任”这句话?
11、阅读《品味园林建筑之艺术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回答问题。
品味园林建筑之艺术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______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_____的要求。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5】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12、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全新的深刻理性认识。请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事物,表达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课文片段在线】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写法分析】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描述事物的特点时,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了解作者想要借物说明什么,或者借物赞誉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