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在下面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________,有秋的________,也有冬的________。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成熟 萧瑟 奔放 B.奔放 萧瑟 成熟
C.成熟 奔放 萧瑟 D.奔放 成熟 萧瑟
2、下面所学成语中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仙露琼浆 ②大厅广众 ③气冲斗牛 ④自言自语
B.①锲而不舍 ②酣然入梦 ③颠配流离 ④诲人不倦
C.①家喻户晓 ②目不窥园 ③祸不单行 ④忍俊不尽
D.①悲天悯人 ②心有灵犀 ③鞠躬尽瘁 ④妇孺皆知
3、下列对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龙纳斯教授是一位生物学家,被“诺第留斯”号上的人俘虏,随着这艘潜艇周游了整个世界。
B.老舍笔下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尼摩船长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存墓穴,所以将死去同伴安葬在珊瑚地。
D.《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又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等。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 地清理, 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废墟不值得 ,废墟不必要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A. 小心翼翼 不露痕迹 遮盖 羞愧
B. 不露痕迹 小心翼翼 羞愧 遮盖
C. 小心翼翼 不露痕迹 羞愧 遮盖
D. 不露痕迹 小心翼翼 遮盖 羞愧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朦胧 累赘 仙露琼浆
B. 遨游 屏障 大廷广众
C. 烧灼 澎湃 世外桃园
D. 闲暇 晶荧 海市蜃楼
6、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哺育(bǔ) 呜咽(yè) 污秽(huì) 鲜为人知(xiǎn)
B.憎恶(zēnɡ) 取缔(dì) 门槛(kǎn) 锲而不舍(qiè)
C.譬如(pì) 拍摄(shè) 修葺(rónɡ) 悲天悯人(mǐn)
D.迸溅(bènɡ) 矜持(jīn) 厄运(è) 千钧重负(jūn)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作品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驿路梨花》,结尾又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的完整有重大的作用,从结构上说,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B. 《最苦与最乐》是梁启超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借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认识,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C. 《带上她的眼睛》是刘慈欣写的一篇科幻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了自己地航飞翔的神秘经历。
D. 《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学者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8、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注释)①丞相:指王导,王导有六个儿子,长豫是长子,敬豫是次子,②根本,原则;③台:此指尚书省,为中台,④曹夫人:王导的妻于。③并当:收拾,整理,⑥作麗:整理箱子,往精子里放衣物(原文有改动)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蔓不枝 蔓:藤蔓
B. 陶后鲜有闻 鲜:很少
C. 丞相见长豫辄喜 辄:就
D. 恒以慎密为端 恒:经常、常常
【2】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 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
B. 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
C. 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
D. 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
【4】用选文中的词或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文都能从修身做人方面给我们以启示(甲)文通过歌颂莲“_____________”;赞美了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高尚品质:(乙)文告诉我们在日常行为中要像王长豫一样,除了“谨顺”之外,还应做到“_____________”。
9、填空。
(1)《木兰诗》选自_______朝_______(人名)编的《_______》,这是______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__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____________的女英雄形象。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木兰一家人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⑤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⑧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两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4】揣摩下面的语句,分析画线词语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5】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段的作用?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儿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儿,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幕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因,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风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的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儿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_______→“我”与母亲读“小记”→_______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3】选文第②段中说:“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生活的姿态,惜时好学才是;驻足等待不是生活的姿态,昂扬前进才是;消极逃避不是生活的姿态,勇于担当才是……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生活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半命题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经历过很多,必定收藏了很多;如果把美好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快乐;如果把快乐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美满;如果美满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感动……
请以“把________定格在心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作文纸的第一行②叙事具体,感情真挚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